在重庆法院系统,有这样一些特色法庭。为失足未成年犯“量身定制”矫正方案的少审庭;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提供专门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产权法庭;从法官到书记员清一色“娘子军”的“女子法庭”;致力于三峡库区环境保护的环境保护审判庭……这些特色法庭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当事人提供优质、便捷、贴心的司法服务,诠释着司法为民的正能量。
两江新区知产法庭:
用创新的方法保护创新
“为了经营港式茶餐厅,我付了18万加盟费和10万保证金。哪知钱没赚到,还亏损了上百万!” 4月29日上午,在重庆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一起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正在开庭审理,同时,法庭还将庭审情况在微博上进行直播。
原告刘某诉称,2013年6月4日,她和重庆一家餐饮企业签订了《特许加盟合同》,向企业支付加盟费18万元和保证金10万元。该企业特许她在重庆万州区万达广场开设其港式茶餐厅的加盟店。
加盟店开起来后,刘某却“亏大了”。直到2014年2月11日双方解除合同时,经清算,刘某亏损了141万余元。
“签合同前,他们故意隐瞒了餐厅的各项营运成本,收益水平是虚高的。公司采购的设备也经常故障,增加了我的经营成本。”刘某认为,因为餐饮公司的故意隐瞒,导致她对茶餐厅的市场前景判断失误,才导致亏损发生,因此要求该公司退还加盟费、保证金,赔偿损失,同时支付律师代理费,共计181万余元。
“重庆的餐馆很多,特许经营模式在餐饮行业中也非常普遍。在这种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庭长肖艳告诉笔者,由知识产权法庭审理这一类型案件,有利于统一司法尺度,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同时,对案件进行微博直播,不仅起到了法制教育与宣传的作用,也促进了法院工作的公开、透明。
其实,这只是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自今年2月24日成立以来审理的900多件案件中的一件。
作为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是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两江新区发展而设立的跨行政区域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专门法庭。在人员配备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范围内选配了6名具有专业背景、知识产权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这些法官均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英语六级以上,还有一名法官英语达到专业八级,是重庆市政府WTO高级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雨峰表示,作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是重庆新兴产业、高新产业、外向型产业的聚集地,汇集了大量高端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在两江新区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体现了国家战略性布局的思维,也为两江新区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该法庭横跨三区管辖、审理知识产权案件, 对实现同案同判,维护法律的稳定性、一致性、预期性有重大意义。
五中院少审庭:
个别化矫正方案的“量身定制”
“感谢法官再次给了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一定会倍加珍惜,认真学习和改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近日,在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一次帮教回访活动中,未成年犯小袁诚恳而坚定地表下改过的决心。
小袁本是重庆市巴南区某职业学校的高一学生,2013年4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然而,在缓刑考验期内,这个懵懂少年禁不住朋友教唆,再次误入歧途,在家中容留他人吸食冰毒。
事后,意识到错误严重性的小袁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因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本应对小袁撤销缓刑,但考虑到小袁悔罪表现良好,已充分认识到其行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且小袁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也愿意帮助其进行社区矫正。经过对小袁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及悔罪表现的综合考量,在重庆五中院少审庭的指导下,巴南法院对小袁作出重庆市适用附条件缓刑的判决。
在这份缓刑判决的背后,是重庆五中院少审庭与巴南法院联系公诉机关、学校和社区矫正机构后,共同为小袁“量身定做”的一整套个别化矫正方案,饱含着浓浓的司法关爱。
“惩治犯罪只是少审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坚持‘寓教于审’,用爱心、耐心、责任心这‘三心’去感化教育未成年犯,才能让未成年犯迷途知返。”重庆五中院少审庭法官刘健红深有感触,“对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绝不能一判了之,法院要主动介入缓刑考验期间的矫正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调查报告和庭审活动了解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未成年犯的个别化矫正措施。”
作为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设立独立建制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试点单位,重庆五中院少审庭自2013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上作出积极探索,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少审庭通过对辖区法院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实施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发现,矫正措施单一、矫正效果不佳、非监禁刑普遍存在实际执行不足等问题相继“浮出水面”。
为了有效根除这些顽疾,少审庭提出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定个别化方案的创新思路,并定制出具体实施细则。要求在对未成年犯宣告缓刑时,作出一份详尽的社会调查报告,对未成年犯的家庭背景、个人情况、涉罪后表现、帮教矫治条件和措施等进行认真考量,并分析与其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从而确定未成年犯在矫正期间必须履行的个别化矫正方案。
“个别化矫正方案主要包括禁止从事的事项与必须履行的义务等两方面内容,通过有效地实施和监管,确保未成年犯在缓刑考验期内达到预期的矫正效果。”重庆五中院副院长宫小汀如是说。
忠县“女子法庭”:
七朵“金花”柔情办案
7月22日13时30分,太阳炙烤大地,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第四人民法庭法官王啟芳走出办公室,与一起案件的当事人一起步行来到东溪镇上的农村商业银行,看着被告将刚刚从银行取出来的1000元如数交到原告手中,才放心地舒了一口气。
这起案件的原、被告本是很好的生意伙伴,因为一些误会双方闹得不可开交,但这样的纠纷只会让双方的利益遭受更大损失。为了保护双方的利益,又不影响其他案件的办理进度,王啟芳多次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双方调解,终于让双方摒弃前嫌,还谈起了新的合作。
这样的调解例子在第四人民法庭屡见不鲜。这个法庭,从庭长到书记员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当地老百姓称为“女子法庭”。法庭由7朵“金花”组成,平均年龄不足27岁。
“用女性独有的柔情和耐心真正化解当事人矛盾,是‘女子法庭’成立的初衷。”副庭长汤君丽告诉笔者,在“女子法庭”,每位女法官都自有一套调解“法宝”。
书记员李娇娇还记得,有一件离婚纠纷,原、被告双方势如水火,在她多次组织调解后,双方态度稍有缓和,也有和好意向,但固执的双方都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坎。
汤君丽见势,将被告叫到办公室,被告一脸苦相,法官自我介绍后,便笑问道:“我们认识吗?”
“不认识。”
“那你为什么看到我就摆出一脸我欠你钱的模样?”
“我平时就是这样的表情。”
“所以,你明白你老婆为什么要跟你离婚吗?”
“知道,她嫌我挣不了钱。”
“刚才她哭着说那么久,我一个外人都听明白了,你还不明白?你老婆每天上班那么累,回到家你还一副谁欠你钱的模样,她能高兴得起来吗?”
“也是,本来听说你是庭长我还有点怕,结果看到你笑着说话,我一点都不怕了,我这个毛病我知道,我可以改。”
“笑一笑,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比什么都好……”
一番开导之后,原、被告的心结慢慢打开。
汤君丽告诉记者,她的调解法宝是微笑,要让当事人相信,首先就得消除他心中的隔阂,微笑就是最好的工具。除了调解“法宝”外,女法官们还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创造出独特的和谐歌、劝和谣,将这些运用在调解中,往往能让当事人觉得很亲切,也能更好地化解矛盾。
据统计,自2008年成立以来,“女子法庭”共受理案件2401件,结案2342件,调解当庭兑现率97%。“女子法庭”先后荣获 “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万州环保法庭:
为生态涵养建设添绿
“我愿意出钱购买鱼苗放养到长江,弥补自己的罪过!”近日,在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开庭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成某、彭某两人当庭忏悔。
成某、彭某是重庆市巫山县人,平时看到有一些人在长江大宁河里电鱼拿来卖,两人觉得这个“买卖”很赚钱,于是决定试试。
在法定禁渔期间,二人使用捕鱼船、电瓶、升压器、渔网等工具,在巫山长江大宁河,多次非法捕捞水产品。
本以为可以稳稳当当的挣钱,谁知最终案发。两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在庭审中,二人真诚悔罪,同时,表示自愿买1.2万元的鱼苗放养到长江,修复被自己破坏的水体生态,法官也对成某、彭某进行了环保教育。
这只是万州区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自2012年12月6日成立以来,成功审理的多起环境保护纠纷案中的一起。审判庭成立至今,共受理环境保护刑事、民事、行政非诉案件283件。
万州地处长江三峡库区,素有生态涵养之称,近年来,当地各种环境案件频发,严重损害了三峡库区的生态资源。
为保护库区生态,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11年12月6日在万州区法院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对长江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污染和其他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实行“三审合一”的集中管辖,并依法发布环境保护禁止令,禁止非法捕鱼、破坏森林、电磁辐射、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
“在当前审判机制下,法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复杂的案件审理需要。”在解读目前环境司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万州区法院院长卢伟是这样说的,“这一难题促使我们通过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案件审判组织,以集中化专业化审判来提高环境保护案件的审判水平,保证审判质量。”据介绍,“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突出了“专业审判、复合法官、环保团队”的特色,法官更加稳定,审判组织更加专业,审判结果也得到更多尊重。
知识产权法庭
在两江新区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为两江新区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该法庭横跨三区管辖、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对实现同案同判,维护法律的稳定性、一致性、预期性有重大意义。
少审庭
作为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设立独立建制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试点单位,重庆五中院少审庭自2013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上作出积极探索,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女子法庭
女法官们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创造出独特的和谐歌、劝和谣,将这些运用在调解中,往往能让当事人觉得很亲切,也能更好地化解矛盾。自2008年以来,法庭共审结案件2342件,调解当庭兑现率97%。
环保法庭
对长江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污染和其他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实行“三审合一”的集中管辖,突出了“专业审判、复合法官、环保团队”的特色,法官更加稳定,审判组织更加专业,审判结果也得到更多尊重。(刘洋 李富文 尚博 杨枫 刘霞)
·重庆巫溪:检察建议助推微企管理工作廉洁
·重庆合川公安局:线上线下齐动 扎实推进民生警务
·重庆:2014年度公证质量检查评审会召开
·重庆二分检组织区县院研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重庆涪陵:构建社会化禁毒工作格局
·重庆五中院推行廉政责任清单制度
·重庆五中院推行廉政责任清单制度
·重庆万州:受理重庆首例民间环保公益诉讼案
·重庆召开“六五”普法讲师团座谈会
·重庆三峡监狱开展宪法学习周系列活动 迎接首个国家宪法日
·重庆长安网
·重庆永川:平安建设进行时--视频监控进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