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民警祁福孟点滴践行“空巢老人拐棍”称呼

2014-12-04 19:32:2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公安部网站 

  年过半百的祁福孟是开发区公安分局一位普通的民警,不善言谈的他,用8年时间为105名空巢老人逐一建立个人档案并编号造册管理;祁福孟先后照顾了120位老人;老祁送走了17位老人;辖区有11位突发急病的老人因为老祁而得到及时救治;有7位老人以立遗嘱的形式将后事托付给老祁;有16位老人委托老祁为他们祭奠扫墓,还有老人立遗嘱将财产留给他。

  “老祁和老人的故事,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认准了一件事就得把它做好,而且还一做就非得做一辈子。”这大概就是同事和朋友对老祁评价最多的一句话。

  在开发区,除了“警官”这个称呼,祁福孟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老祁”。称呼祁福孟为老祁的不仅仅是年龄比他小的,而更多是辖区的七旬老人、八旬老人,他们习惯叫他“老祁”,因为老人们把祁福孟视为家人。

  倡导组建空巢老人之家

  2005年1月份,祁福孟由社区民警岗位调整到分局110指挥中心负责接处警工作。在接警过程中,老祁发现每天的接警电话中有很多老人打来的求助电话。工作之余,老祁反复思考,他觉得这些求助的老人应该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这个想法一出现,老祁便再也放不下那些寻求帮助的老人了。

  之后,每当有此类警情出现,老祁都要和负责处理警情的同事一起到老人的家中看看。“几次下来之后,我发现这些同我父母年龄相仿的老人生存状况太难了,要帮他们的想法一下子便涌上心头。”老祁回忆当时的情况。在一段长期地与老人零距离接触后,祁福孟萌发了组建空巢老人服务之家的创意。这样,不仅节省了分散服务的警力,而且把原先社会上各自为战的服务力量整合起来连成一个面,对空巢老人的服务更专业更具体更全面。经过反复调研后,2006年1月25日,以大连开发区城市应急联动中心为平台,联动社会力量成立的110空巢老人服务之家正式启动,祁福孟被安排担任专干工作。

  践行“空巢老人拐棍”称呼

  老祁在辖区里有很多亲切的称呼,但是他最喜欢的称呼还是“老人的拐棍”。“我深入空巢老人的家庭比较多,我切身的感受就是他们确实需要一个拐棍,而且这个拐棍应该是全社会联动起来为他们打造的拐棍。”老祁说。

  2012年9月11日晚上8时,空巢老人付维臻突发胃出血,她按下了一键通。祁福孟接到电话后,立即联系了120急救车、开锁公司赶到老人家中,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参加抢救的医生说:“如果再晚半个小时,恐怕这位老人的命就保不住了。” 付维臻的子女深受感动,他们专程从北京来到大连开发区,向祁福孟表示感谢,并说他们看到自己的母亲被照顾得这么好,在外地工作也放心。付维臻经常向她在北京的朋友介绍大连开发区警察照顾关心她的一些情况。她的这些朋友听了之后非常羡慕,有的也准备到开发区落户养老。

  为详细掌握每一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赡养和安全情况,老祁用3个月时间对居住在辖区60岁以上、无子女或子女不在本市的空巢老人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了首批需要照顾的34户37名空巢老人,以后又发展到84户105名空巢老人,并逐一建立个人档案,相关内容全部输入110微机数据库,进行编号造册管理,实现公安专线自动转接服务。

  细心耐心显得尤为重要

  祁福孟是从部队转业从事公安工作的。很多人说,老祁性格刚中带柔,就是为现在这份工作而生的,但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细心和耐心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他说:“如果失去了耐心和细心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好老人工作的。”

  这么多年来,祁福孟一直都把空巢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来照顾,周到细致,亲历亲为。空巢老人李万宝下肢残疾,祁福孟就给他买来轮椅;老人没有刮胡刀,祁福孟就给他买来电动刮胡刀;老人自己不能洗澡,祁福孟就和联动单位人员陪同老人去浴池洗澡。老人去世时,祁福孟给老人送去花圈,帮助料理后事。每年清明节,祁福孟都陪同李万宝的老伴杨维花去给李万宝扫墓,献花、添土、敬酒。所有这一切,在时间的推移下,已经成了老祁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种习惯。(曹平)

[责任编辑: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