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陈勇:从杀猪匠到优秀司法所长

2014-12-04 14:46:29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浙江法制报 

  陈勇身材魁梧、面如古铜、声若洪钟,今年43岁的叶雪伟往那儿一站,就是条响当当的汉子。

  从一个杀猪匠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司法所所长,他的人生堪称传奇。而成就这段传奇的,是他对法律十几年一以贯之的痴迷,还有一副对人掏心掏肺的热心肠。

  现任青田县司法局温溪司法所所长的他,从事司法行政工作7年来,已化解大小矛盾纠纷300多件,没有一起案件投诉和反悔。

  苦学十年终圆律师梦

  叶雪伟说,他一直有个律师梦,这个梦一做就是23年。

  1989年,叶雪伟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靠着老天的脸色吃饭。后来,他又成了一个杀猪匠,每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肉。

  2001年,不甘心一生为农的他经过努力取得了法律专科学历,准备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却没想到当年国家取消了律师资格考试,他的律师梦碎了。但常为村民讲解法律案例的他,2002年5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任人民调解员,从此和人民调解结缘。2005年6月,他被聘到腊口法律服务所从事法律服务工作。2008年11月,他以优秀村干部的身份考取乡镇机关公务员,被分配到青田县万阜乡司法所,从此正式开始司法行政工作。

  叶雪伟依然没有放弃律师梦。2009年6月,他拿到了法律本科毕业文凭。2010年,39岁的他重新参加司法考试,虽然只考了302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2011年他又坚持参加考试,可还是差了5分。2012年,叶雪伟再次走进考场,终于以375分的好成绩通过了这个令不少法律专业大学生都望而生畏的司法考试。

  一次马拉松式的谈判

  令人意外的是,通过司法考试的叶雪伟并没有因此离开,而是继续守着司法所,做一名司法行政人。“一次成功的调解比打赢官司更让我觉得满足。”叶雪伟笑着说。

  “法理不外人情,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很多时候在旁观者看来,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都非常清楚,谁是谁非一目了然,但当事人谁都不愿先低头。这个时候,就要靠调解员以情感人、以心换心,在矛盾中寻找平衡。叶雪伟不仅参与各种纠纷调解,还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调解经验摸索总结出调解“五步工作法”,指导各乡镇、村居、企业调委会的调解工作,并培训人民调解员30余场次,受众达1000多人,使更多的人员参与调解。他还积极充当“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引导员、调解员、宣传员。

  2014年2月21日,温溪镇工办主任打来电话说某公司出了一起员工死亡事件,需要司法所参与调解。双方人员阵势很大,公司方四个高管、两个法律顾问;死者家属方两对老人、一个孕妇和一个未成年孩子,还有死者的兄弟朋友十来个人,哭声震天。

  单单为了安抚家属、稳定情绪就花了3天时间,第四天双方才开始谈赔偿问题,叶雪伟坚持从情、理、法上给双方分析、梳理。直到第六天下午快下班时,双方才差不多达成了一致。

  这次马拉松式的谈判,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法律课。对叶雪伟来说,每个案件调解就是一次送上门的法制宣传课。

  “你们用得上我,就是看得起我”

  “我来自农村,成长于农村,所以我要帮助我的农民。”叶雪伟坚持用自己专业的法律知识为村民和民工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几年来,他不记得多少次为民工讨薪写法律援助申请,为群众写起诉书。也因为此,2013年,温溪司法所挂牌成立全省首家中心镇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叶雪伟和群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用得上我,就是看得起我。”

  叶雪伟介绍,温溪司法所和温溪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采用“一个大门进、多个窗口服务、一揽子问题解决”的模式,努力为辖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今年69岁的老郑来自青田县小舟山乡,一直住在温溪。想享享清福的老郑打算和老伴去意大利找儿子,顺便出国玩,但这需要办理相关的亲属、出生、婚姻等公证,老郑完全摸不着头脑。经亲戚介绍,老郑来到温溪司法所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窗口咨询。经过叶雪伟的解释,老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从提供材料到最后取件前后只花了3天时间。

  这位来自农村黄土地的司法行政人,用他特有的宽厚、执着和满腔的热诚,写就了一篇司法卫士默默付出的动人故事。

[责任编辑: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