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北京

北京法院“通电”“触网”畅通司法公开“最后一公里”

2014-12-04 09:52:0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涂铭、熊琳)2日上午,北京法院“12368”人工语音诉讼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总平台忙碌的工作间内,电话声此起彼伏,10名坐席员正有条不紊地接听市民打来的咨询电话。

  北京市高院诉讼服务办公室主任程霞告诉记者,通过北京法院“12368”人工语音诉讼服务平台,当事人可以享受诉讼咨询、联系法官、查询案件、举报投诉以及意见建议等各项便捷的一线通服务。平台自10月8日试开通以来,每天接到咨询电话就达200多个。

  如今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手段十分发达,为何大费周章启用“落后”的电话热线?北京市高院副院长翟晶敏解释说:“年轻人对新技术驾轻就熟,但还有一些当事人不会使用微博微信,人工的热线电话对他们而言就是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

  近年来各地司法公开的步伐加快,但当事人和公众仍普遍反映找法官难、交材料难、问案件进度难。“老大难”到底难在哪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许身健认为,根源就在司法公开的“最后一公里”没打通——信息上网上天不落地,当事人和公众“不解渴”。

  翟晶敏说,“12368”人工语音诉讼服务平台开通,只是北京法院近年来打通司法公开“最后一公里”的众多举措之一,除开通诉讼服务平台“通电”外,北京法院还通过“触网”等举措为百姓提供便民服务,满足群众对司法公开日益增长的需求。

  记者登录今年开通的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网上立案、案件查询、服务预约等服务项目以“九宫格”形式呈现,界面简洁而又操作便捷。一位律师网上留言说:“上午11点左右提交网上立案材料,中午吃饭时间就收到立案通过的信息,下午2点现场提交立案材料交费,十分便捷高效。”

  在北京市一中院,前来开庭的李律师在诉讼服务大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并下载了“北京一中院”APP软件,按照其中的“法庭指引”,他很快找到当天要开庭的第5法庭。“以前进法院就跟进‘迷宫’一样,现在不愁找不到法庭。这款软件挺实用,还能算诉讼费!”

  一趟趟上法院查诉讼档案曾经让很多当事人和律师苦不堪言,海淀区法院从2007年开始将各类案件约80万卷的诉讼档案扫描电子化,当事人及代理人足不出户网上就可申请查阅、打印或下载,省去了来回奔波、排队等号之苦。

  今年11月,北京法院对查封、扣押的京牌小客车进行网上司法处置,11辆带牌小汽车被4000名竞买者争相竞价,法院对车辆信息、估价以及最后成交情况全部上网公示,竞价全过程受到社会监督。

  北京热点案件多,如何畅通案件信息公开的“最后一公里”?全市法院全部开通官方微博,北京高院官方微博“京法网事”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案件第一时间发声,粉丝数量突破255万人。对于近两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秦火火案”“李某某等人强奸案”等案件,法院微博都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消息。对于一些公开审理案件,庭审同步通过网站、微博进行直播。

  “审判过程公开,审理结果公正,办事手续简化,这对于上法院打官司的老百姓而言,就是件暖心窝的事儿。”在北京工作的刘军涛表示,现在,老百姓上法院比以前更省心、省时、省力。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慕平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法院系统要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树立更加开放、自信的心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及时消除公众误解,弘扬司法正能量。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云南法院:以信息科技助推司法公开
·陕西高院开展司法公开示范法院评选检查工作
·河北永清:创新司法公开方式 强化执行威慑
·各地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 提升司法公信
·新疆乌鲁木齐:信访听证直播扩大司法公开
·广东梅州法院建设全方位司法公开渠道

·广东梅州法院建设全方位司法公开渠道
·河北衡水法院推进司法公开
·辽宁营口中院出台司法公开年活动方案
·辽宁本溪中院:司法公开求明 提升公信谋清
·黑龙江:全媒体演绎司法公开
·最高法:注重司法公开透明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