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长安提示

五类噪音扰民警情的处置方式

2014-12-04 09:44:31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在日常的接处警中,噪音扰民是一种常见的警情,如果处理不妥当,很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噪音扰民警情的现状

  今年1月至11月,江西省吉安市关于噪音扰民的警情共有162起,报警类型中噪音扰民81起。那么,到底多高分贝才算噪音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城市5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分贝、夜间40分贝;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工业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

  结合上述数值,我们就能够判断到底多大的声音才算噪音,相关机关才能够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噪音扰民警情处置方式

  ——邻里、楼层之间的生活噪音。

  这类警情相对容易处理。民警接警后会先上门了解情况,跟对方当事人讲明相关因素,做好针对性工作,一般都能当场解决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因生活作息时间不同导致的噪音不可避免,譬如有些人上夜班、白天在家休息。对于这种情况,民警在处警过程中可以给当事人一些好的建议,比如把凳子的腿用布包住,深夜回家时尽量不穿皮鞋而穿软底的鞋,开车回小区时尽量少按喇叭等。

  ——装修装潢施工等引起的噪音扰民。

  接到此类警情,民警上门了解情况后,施工如果是在正常工作日进行的,可向报警人说明情况,请报警人克服困难,施工完成后就能解决;如施工方是在休息时间施工,民警可请施工方调整施工时间,并将处置情况告知报警人。同时,如果施工单位条件允许,可以让其配备一些简易的隔音措施,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

  ——动物类尤其是犬类夜间吠叫导致的噪音扰民。

  民警首先要找到动物的主人,将情况告知动物主人,请其管理好自己的动物,尽量不要在夜间打扰其他人正常休息。如果是无人管理的动物,可联系相关机构,请他们处理,并将结果告知报警人。

  ——商场、商店等搞活动、搞营销等引发的噪音扰民。

  民警上门后可告知店方扰民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并及时联系报警人告知其处理情况。同时,将该类警情及时告知社区民警,由社区民警结合走访了解处置后的情况,是否已经解决问题,是否还存在新问题,联合物业、居委会或相应的部门一起化解矛盾和纠纷。

  ——群众举办丧葬活动引发的噪音扰民。

  丧葬时燃放鞭炮是我国民间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鞭炮多改进为礼炮车,但是该类礼炮车发出的礼炮响声大、震动大,且随着丧葬队伍一路发射礼炮,群众对此反响较大。针对丧葬类噪音警情,处警民警现场处置时,可以告知主家,礼炮只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夜间缅怀活动时尽量不要播放音乐,出殡时车队尽量不要经过闹市区。

  建议分清职能、统一受理

  ——分清职能,统一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因此,110指挥中心在接到噪音扰民的警情时,要及时分清是环境噪声、交通运输噪声还是社会生活噪声。如果是属于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的,及时通知相关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告知报警人通知的情况;对于属于公安部门管辖的,及时下派处置单,让相关派出所及时处置。

  ——提高业务素质,服务群众。在接处警过程中,民警要将心比心,特别是对于噪音扰民重复报警的情况,要了解重复报警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噪音问题没有解决,还是无效的重复报警。同时,民警要加强学习,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在接处警时有理有据,使群众心服口服,真正做到警结事了。同时,对于主观故意或者过失而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的活动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加强宣传,防患于未然。对于噪音警情比较多的区域,社区民警在深入全面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可以联系相关媒体对部分地区噪音污染的情况进行曝光,让广大群众对其进行监督。(梁路峰 肖玮)

 

[责任编辑: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