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话的普及,电话诈骗的花样也不断翻新,名堂越来越多。每个有手机的人都收到过诈骗电话或诈骗信息,要么是紧急通知、要么是欠费通知、要么是中奖通知、更有甚则是“恐吓式”通知。。。。虽然现在人们的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上当受骗,不管你是谁,骗子只想骗钱!本期平安课堂对各种“电话诈骗”的陷阱进行大曝光,希望通过真实案例,为面临“电话诈骗”的人们打上一剂预防针。

    ■假恐吓 真诈骗
    ■从“网上设套”到“网下恐吓”
    ■冒充黑社会恐吓诈骗
 

    案件回放▶▶▶

“你小子放聪明点儿,别跟我朋友斗狠,想安稳就要听我的话……”9月底的一天中午,家住安徽省芜湖市的肖老板接到一个恐吓电话。肖老板一直做水产生意,最近与另外一名生意人胡某因抢生意产生矛盾,几天前两人还因为一笔业务发生争吵。

肖老板接到这个电话,顿时感觉背后有一股凉意:难道是胡某找人“对付”自己了?想到这里,肖老板小心翼翼地反问:“你们是什么人?你的朋友是谁?谁跟我有矛盾?”

肖老板话音未落,对方再次放出狠话:“你跟谁有矛盾,自己心里有数……你想要躲过这一劫,就要拿钱消灾,否则别怪老子对你不客气!”紧接着,对方又威胁道:“警告你,老子是黑社会的,你家住哪里,儿子在哪所学校,老子都一清二楚!还有,你不准报警,不然的话,你就等着见阎王爷吧!”

一连串的恐吓,肖老板吓坏了问:“怎么消灾啊?”对方冷冷地说:“想明白了就好。你尽快给我汇5000元,我保证你平安无事!”肖老板按照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把5000元汇了出去。肖老板向芜湖市公安局报警。民警拨打那个恐吓肖老板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您拨打的号码不存在”。警方分析判断:肖老板被人骗了。

案件分析▶▶▶

一般与他人有矛盾纠纷的人,大都会产生害怕心理。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就是抓住受害人这一特点实施诈骗。

首先,骗子或随意拨打手机号码,或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信息,或通过与他人聊天、暗地里打听到受害人的事,了解到受害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其次,骗子在与受害人沟通期间,声称已掌握受害人个人及家庭信息,如不按照其要求去做,将对受害人及家人不利。

再次,若受害人的确与他人有矛盾,接到此类恐吓电话一时难辨真伪,再听说对方是“黑社会”,大多会更加慌乱。考虑到自身和家人安全,一般都顺从对方的要求“花钱消灾”。

  民警支招▶▶▶

防范攻略一:接到类似来历不明的恐吓、诈骗电话不要慌张,更不要轻信。先“冷淡”对方,借机及时与家人或朋友商量,不要因一时紧张中了骗子的圈套。

防范攻略二:骗子打恐吓电话的最终目的是骗钱,当对方以“花钱消灾”、“对你不客气”为借口让你汇钱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头脑冷静。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和陌生账户汇款、转账,不给骗子机会。

防范攻略三:不要轻易透露自身以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并向警方提供线索,协助警方破获案件,避免上当受骗。

(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清水派出所 程年义)

案件回放▶▶▶

10月12日晚,家住福建省闽侯县的小刘在家中上网“淘宝”,打算购买一辆二手摩托车。小刘在某网站上看到一条低价出售摩托车的帖子,不由得怦然心动。随后,双方约好第二天在福州市汇达广场附近交易,对方还特意建议小刘找个好友一起去验车。

10月13日中午,小刘约上好友张某同行帮忙验车。当小刘电话告知卖主已到达时,卖主询问其是否有同行的朋友。接着,卖主以害怕工商部门查处为由,只让小刘一人前往看车,待确定购买后再通知朋友前往验车,否则取消交易。

急着买车的小刘没有多想,就让好友张某在附近等候,自己按照对方指定方向走去。一路上,卖主通过电话始终与小刘保持通话,并以各种理由推迟看车时间,还向小刘询问张某的电话号码,称如果小刘对车辆满意,将安排人将张某接到看车地点。聊了近一小时后,卖主告知小刘,摩托车已被其他人看中并买走。购车无望的小刘只好回头找朋友张某。

事实上,就在小刘走开后不久,张某便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说,因小刘没带够钱还想买车,就将小刘一顿暴打,并威胁张某立刻汇钱给他们。期间,从电话那头不时传来疑似小刘的惨叫声,令张某非常害怕。对方挂断后,张某为确认真假,还拨打了小刘的电话,但小刘电话始终处于通话中。无奈之下,张某往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汇了3000元人民币。钱刚汇出,对方又来电要张某再汇入6800元保证金,保证不报警,否则将打死小刘。

救人心切的张某不假思索,又将钱汇了过去。张某刚走出银行,迎面却走来了毫发未损的小刘。得知被骗,二人迅速到派出所报警。

             

案件分析▶▶▶

最常见的“恐吓式诈骗”案件有3类:

一是伪装成“黑社会”、“仇家”、“债主”等角色,打着受害人的亲属被绑架、被拘禁的“旗号”,勒令受害人向指定的银行户头转账汇款;

二是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政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包裹内藏有违禁物品”、“法院开庭传票等手段,让受害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汇款;

三是假借医疗机构之名,以受害人亲友“生命垂危”等为幌子,利用受害人关心急切的心理,向犯罪分子的账户转账汇款。

在本案中,不法分子从“网上设局”再到“网下恐吓”,环环紧扣,极易让人上当受骗。诈骗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不法分子一直通过电话与受害人小刘保持通话,以至于受到惊吓的张某无法及时打进电话确认真假,从而落入诈骗陷阱。

民警支招▶▶▶

   市民在接到此类恐吓诈骗电话时,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慌张,要认真分辨真伪,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对来历不明的恐吓诈骗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轻信,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避免上当受骗。

案件回放▶▶▶

“有人出钱要我们收拾你,要想免灾,就给我的账号上打钱。”前不久,江西省分宜县的张某连续两天接到自称“黑社会”的人打来的恐吓电话。对方语气嚣张,但也表示只要破财就能免灾。为了求得安宁,张某准备向对方汇款以破财消灾。其妻李某得知此事后,建议其向警方报警。于是,张某急匆匆地来到派出所向民警求助,在民警的帮助下最终识破了骗局。

张某在城区开了一家商店,一天上午,正在店里的他突然接到一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该男子自称是某某“黑社会”的成员,言语粗鲁,语气强硬地威胁张某说,有人出1万元让他砍掉张某的腿,想息事宁人保住小命,得给1万元才能把事情摆平。张某听后一头雾水,并没有相信,果断地挂断了对方的电话。

不料第二天上午,张某在店里摆货时又接到了该男子的电话。这次,该男子将张某的店面地址和一些个人信息说得一清二楚,让张某吃惊不已,心想:自己的事情对方怎么会如此了如指掌,难道真的是有人花钱要砍掉自己的腿吗?想到这里,张某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当即告诉对方,自己身上只有5000元钱。见张某这样说,对方马上就把“价”降了下来,表示5000元也行。

为了求得平安,张某赶紧拿着现金准备去银行汇钱,正好妻子李某来到店里。见张某神色慌张,在得知事情的经过后,妻子怀疑张某接到的“暴力电话”是敲诈电话。

民警询问张某是否和谁有过节,张某表示自己做生意安分守己,从没和谁结过怨。张某还说,前段时间为了推广店内商品的知名度,在网上发布了店面相关信息。民警用张某的手机回拨之前的“恐吓”电话,对方一听民警表明身份,当即将电话挂掉并关机。民警确认这是一起电话恐吓诈骗案件。

       

案件分析▶▶▶

此类电话恐吓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通常以“黑社会”为名,利用群众害怕“惹事”的心理,进行人身安全威胁,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诈骗分子主要通过各种不法渠道获取侵害对象的家庭信息,利用普通人“怕事”、宁愿破财免灾的心理进行敲诈。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较多的人,极易上当受骗。

     民警支招▶▶▶

遇到此类诈骗,务必要保持冷静莫慌张,应迅速报警向警方说明情况,寻求帮助。

可从侧面试探性了解当事人目前境况,表明当事人不接听电话将坚决不汇款、不转账。通过让当事人本人接听的方法判断真假,若是对方始终回避让当事人接听电话,若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用“当面给钱”、“见人给钱”等方法予以应对。如果对方一再搪塞、推脱,并进行言语威胁、恐吓,也说明极有可能是诈骗。

(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临江派出所 程敏琴)

市民在接到恐吓诈骗电话时,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慌张,要认真分辨真伪,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对来历不明的恐吓诈骗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轻信,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避免上当受骗。

 平安课堂:策划/李镕良(中国长安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