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邱建平,1956年11月生。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法律专业毕业,现任上海市检察院检察技术处处长。
邱建平1981年从部队复员回到地方,第二年就进了上海市检察院技术处,一干就是32年,见证了检察技术各个发展阶段,可谓是检察视听技术的“活化石”。
平日寡言少语的邱建平,在谈到检察视听技术时,立即变得滔滔不绝,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视听证据还原“3·24”特大列车相撞事故现场
在上海市西北部的嘉定区南翔镇有个叫匡巷的小地方,1988年3月24日14时19分许,这里发生一起至今仍然是中国铁路事故中,外籍旅客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特大列车相撞事故。当时由于两名司机严重违章失职,造成两辆列车正面相撞,旅客及乘务员死亡28人,轻重伤99人,沪杭铁路中断23小时零7分钟。各方赶来的救援队伍争先恐后奔向出事列车,事故现场一片混乱。
然而在公诉人起诉两名司机严重违章失职的法庭上,中外旁听人员惊叹,检方提供的事故现场视频、图像证据非常清楚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给事故认定和指控犯罪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当时我正开车去修理摄像机,那时我们已经在车上安装了对讲机,能收到市里突发重大事件呼叫信息。听到消息后我随即扛上摄像机赶去现场,由于及时赶到,现场还未因抢救而遭‘破坏’,取得了第一手的视频资料。”谈起这起事故的视听证据取得过程,邱建平一脸自豪。
伴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海运用全模拟技术率先在审讯中探索采用监控手段,随后发展为一种侦查技术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为一些案件突破提供方向。
检察技术参与公诉办案占14.6%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检察机关视听技术现场会在上海召开,总结回顾前十年的视听技术工作,研究讨论视听技术如何为办案服务。1996年刑诉法进行修改,视听资料成为法定证据的一种,也为视听技术在执法办案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邱建平对1996年最高检在天津举行的一个全国视听技术工作现场会议印象很深。“当时我们已经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了公诉人出庭辅助系统,我们去天津前就把当时先进的载波通讯传输技术运用到辅助系统中。带着手提电脑到天津会议的住地后,我们通过载波线路把上海检察机关办案现场实景直接呈现在电脑的屏幕上,图像、声音非常清晰。这项技术可以用文字、图片提示等向法庭上的公诉人提供帮助。”说到这里邱建平有些得意。
模拟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后,上海检察视听技术开始主要用在规范执法上,在最高检“九条卡死”规范执法的规定下,上海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最先开始实行一案一录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邱建平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技术保障和规范操作,在此基础上又深入探索将这些技术应用在侦查指挥系统中,提高侦查效率;研发了多媒体出庭辅助系统,以满足出庭时的需要;探索了视听证据转化系统,将视听资料转化为书证等。
“现在全市检察办案环节检察技术参与办案的数量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3918件,比上年增加30.3%,占到当年全部公诉案件的14.6%,其中视听技术占了相当比例。”邱建平说道。
三维动画帮助公诉人展示证据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邱建平意识到这为视听技术新发展带来了机遇,于是他结合上海检察工作实际,努力将视听技术从服务型向办案型转变。邱建平把此称为检察视听技术的拓展阶段。
2008年7月1日,犯罪嫌疑人杨某携带作案工具至闸北区政法办公大楼,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致6名公安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员受伤。案件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一时社会对案件司法进程给予广泛关注。为回应社会关注,做好案件在检察环节的审查起诉和出庭公诉工作,邱建平组织检察视听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监控视频资料进行侦查实验,利用自行开发的多媒体出庭示证系统,制作了生动形象的三维动画视频等,模拟还原杨某作案现场和过程,辅助展示指控证据,在法庭上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监控技术从数字化过渡到高清,结合贯彻最高检关于《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技术规范(试行)》,邱建平带领团队积极通过对操作系统、软硬件设施等进行技术创新,使这些规定、规范落到实处;还制定了监控录制人身份制度等,为技术参与办案提供制度规范。同时,邱建平积极组织技术人员用电子数据技术对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载体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各种证据进行收集、固定、审查和确认,将视听技术完全应用在检察办案中,目前检察视听技术参与检察办案占全市检察司法鉴定和技术协助总数的40%。
谈到对检察视听技术的展望,邱建平充满信心,他认为面对司法改革带来的机遇以及信息科技发展,需要给检察视听技术重新定义,检察视听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包括利用视听技术获取证据,还包括视听科技衍生出的电子数据、声纹、图像鉴别等,以此来挖掘、分析和判断新信息、新线索,以提高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名词解释
视听资料检验技术:主要研究视听资料的形成机理、视听资料的数据结构、视听设备的组成与原理、视听资料的采集与提取技术、分析与处理技术、识别与应用技术、检验与鉴定技术等,包括刑事摄影、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刑事相貌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视听资料检验、水印及信息隐藏技术、视听资料自动识别、现场勘察学等内容。(林中明 江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