腼腆的杨啸、朴实的艾尼瓦尔·库尔班、率直的陈龙飞……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公安局八公里卡点,本报“走基层·新疆行”采访组记者认识了这样一群20多岁的小伙子。
身处戈壁,任务繁重,生活艰苦,长时间不能与家人团聚……在记者连日来的采访中,这些年轻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风沙肆虐的八公里卡点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深深地震撼着记者的心灵。
杨啸:我的好朋友“刺刀”可听话了
杨啸,25岁,喜欢带犬,2012年入警,现在在拜什吐格曼派出所当村警。
见到杨啸时,他正忙着盘查过往车辆。他身材消瘦,不太爱说话,配上一副近视镜,更显文静。“除了盘查,我们有时候还要在卡点周边区域巡逻。”杨啸说。
在一个月前的一次巡逻中,杨啸被毒蜂蜇了,全身红肿、起包,“浑身发痒,恶心,想吐,感觉快晕过去了”。战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治疗,确诊为严重过敏。两天后,红肿消退了,杨啸立即出院回到卡点继续工作。
午饭过后,杨啸找来几根大家吃剩下的鸡骨头,对记者说:“走走走,我让你看看我的好朋友‘刺刀’,可听话了。”
他所说的“刺刀”,是一只“疑似”德国牧羊犬,4个月大。
民警居住区有4只狗,其中3只大点儿的看到杨啸过来就拼命摇尾巴,跳起来要吃的。“这只是我们刚来的时候在路上捡的,后来就跟了我们;那只是附近镇上的一位老乡送给我们‘看家护院’的……”杨啸如数家珍地逐一介绍。
突然,那只最小的黄色小狗“噌”地一下跳到杨啸身上,脑袋不停地在他的怀里上下磨蹭。“这就是我的‘刺刀’,我准备将他训练成一只警犬。”杨啸略带骄傲地说。
卡点工作环境恶劣,生活不便,工作压力大。但是,自从养了这几只狗,民警的生活多了一些色彩。“狗既能‘看家护院’,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欢乐。”杨啸腼腆地笑了。
艾尼瓦尔·库尔班:4岁的儿子想当警察
艾尼瓦尔·库尔班是一名维吾尔族民警,今年25岁,2012年入警后在喀拉塔勒派出所当村警。
11月13日下午,艾尼瓦尔·库尔班和其他没有执勤任务的民警一起为帐篷安装防护门。
提到家人,艾尼瓦尔·库尔班低头沉默了好久。他的家在柯坪县,距离他工作的喀拉塔勒派出所140余公里,回家很不方便。
如今,艾尼瓦尔·库尔班被抽到八公里卡点工作,离家更远了,加上卡点工作任务繁重,回家就更不容易。
作为第一批来八公里卡点执勤的民警,4个多月以来,艾尼瓦尔·库尔班只在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古尔邦节的时候回了一趟家,并且当天就返回了卡点。
父亲身体残疾,已经十多年不能下床走路,全靠身患严重关节炎的母亲照料。两个孩子都还小,大儿子今年4岁,小儿子才10个月大。妻子在柯坪县当教师,平时也很忙。说起这些,艾尼瓦尔·库尔班的眼圈红了。
但谈到工作,艾尼瓦尔·库尔班的眼神中充满了激情,“我觉得我的工作很好,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到条件艰苦的地方锻炼!”4岁的儿子打电话来,说长大后也要当警察。这让艾尼瓦尔·库尔班感觉很幸福。他说,希望大儿子长大了当警察,跟他一样;小儿子当医生,治病救人。
陈龙飞:儿子出生时正在卡点上岗执勤
26岁的陈龙飞与艾尼瓦尔·库尔班一样,也来自喀拉塔勒派出所,也是2012年入警当村警。
八公里卡点地处戈壁,昼夜温差大。天色暗下来,记者几分钟前刚接的开水已经变得冰冷。
每天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1点左右,是民警们最忙碌的时候,“尤其是大货车特别多,一辆接一辆”。
匆匆吃过晚饭,借着微弱的灯光和警车车灯的光亮,陈龙飞熟练而又仔细地检查车辆、查验人员身份信息。
平时这个时间段,如果不上岗执勤,陈龙飞都要给家人打个电话。如果轮到他上岗执勤,就第二天再打,“太晚了就吵着娃娃了,刚满月呢。”
陈龙飞来到八公里卡点时,妻子已经怀孕六七个月。和其他民警一样,他也很难回一趟家,只能让母亲帮助照顾妻子。
妻子到医院待产,依旧是陈龙飞的母亲陪护。预产期过了好几天,打了3次催产针都无法顺产。医生建议剖腹产,需要陈龙飞签字同意。
在卡点接到母亲的电话,陈龙飞请假匆匆赶到医院签字。由于医院不能立即确定手术时间,他又匆匆赶回卡点,前后也就两个小时。
第二天下午,正在检查岗执勤的陈龙飞接到母亲电话:生了,母子平安!放下电话,幸福和愧疚交织在一起,他忍不住哭了。
儿子出生两天后,陈龙飞请假两小时去了一趟医院,“我亏欠家人的太多了,但现在任务重走不开,以后有机会一定多陪陪他们,好好爱老婆孩子。”
(记者 黄明健 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