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河南确山: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子

2014-11-20 09:52:06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河南长安网 

推进“两化”进程创新底层治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子

河南省确山县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河南省确山县从夯实“双基”入手,立足最基层的村组、社区,全面开展了以推进“两化”(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创新底层治理为核心的平安建设系统治理工程,有效提升了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效能,使各项平安建设措施落到实处、受惠于民,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依托群众、源头预防、快速响应、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化解矛盾的新路子,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大局稳定,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关注民生理清创新底层治理思路

  确山县是个农业大县,也是劳动力输出大县。近年来,农村最基层的村组由于管理服务力量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隐患苗头无人管、矛盾纠纷无人调、急事难事无人帮等问题,一些小纠纷、小隐患没有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地化解,堆积发酵,层级扩大,最后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既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大局的稳定。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稳定。如何及时有效地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化解矛盾纠纷?如何统筹利用平安建设资源?如何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平安和谐就在身边?确山县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决定在2014年这个“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年”里,从夯实基层入手,从底层求突破,大力推进“两化”进程,创新底层治理。

  所谓底层,就是最基层的单位,自然村和社区。确山县创新底层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实行网格管理,充实基层队伍,借助枫桥经验,运用信息技术,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格(网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不给上级找麻烦”的目标,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全有序。围绕这个基本思路,确山县迅速在全县大刀阔斧地推进此项工作。

  充分准备打牢三个基础

  确山县将打牢干部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作为推进底层治理的前提和保障。

  打牢干部基础。县综治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力量创新底层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底层治理作为今年全县平安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三杯”竞赛考核体系,纳入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内容,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打牢群众基础。在确山县“三杯”竞赛暨“50工程”总结奖惩大会上,隆重表彰了36个获得“平安杯”的乡镇和单位,52个平安村组以及120户优秀“十星级平安家庭”代表,发放的平安建设奖金总额达到70万元,使平安建设、底层治理成为基层干群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打牢工作基础。1.做大做强技防体系。确山县继续把技防体系建设纳入全县50项重点工程,两年来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2.强化阵地建设。高标准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3.开展严打整治,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重点地区整治合格率达到100%,社会治安大局保持持续平稳。

  创新方式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

  所谓网格化管理,是指将管理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实现精细管理、分层管理、无死角管理。确山县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努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立体布局,分级筑网。实行乡(镇)、村(居)、组(社区)三级横到边、竖到底的立体化网格建制:乡镇为一级网格,党委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一级网格长;村(居)为二级网格,村(居)党支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二级网格长;村民组(社区)为三级网格,也是基础网格单位。

  严格标准,优配人员。每个基础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原则上以有工作热情、在本居住区有一定威信、身体健康、正直公道的党员、复退军人、老干部、老教师、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热心综治工作的群众为选配对象;通过村民自荐申请、村委推荐、群众评议、县乡镇审核的办法择优选聘。

  规范运作,明确职责。网格员在村(社区)“两委”班子领导下,每天在网格内走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向村(社区)、乡镇上报信息。同时,记好《民情日记》,每周在村里召开一次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作为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网格员主要履行好“七员”职责:当好民调员,及时发现和处理网格内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当好信息员,及时发现治安隐患并收集上报;当好巡防员,参与村委治安联防工作,每天坚持对重点部位进行巡逻防范;当好协管员,配合村帮教组织做好刑释解教人员、有劣迹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当好宣传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当好代办员,为群众办理证照,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当好创建员,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加强社会管理。

  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在全面加强基层民调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发挥其作用的同时,确山县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学习运用“枫桥经验”,坚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扬民主,发挥民智,用好民权,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特别是“民转刑”命案的发生。

  提升效率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

  确山县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引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

  构建县、乡、村三级信息网。在县综治委成立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推进、综合协调、考核督办;依托技防网和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整合资源,迅速建立以乡镇为枢纽的信息化展示平台;建立村(居)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站,统一配备电脑,统一装配软件,为网格员配备安装有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开展信息采集、上报、变更、查询等工作,实现县、乡、村三级信息网互联互通。

  广泛录入基础信息,做实信息数据库。以乡镇、网格为单位,以网格员、包村民警、驻村干部为主体,广泛开展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工作。对房屋人口、矛盾纠纷、治安隐患、重点人员情况等信息进行普查登记,全部录入系统网格,做到信息共享管理、及时更新,底数清、情况明。

  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为有效推进“两化”进程,加强网格员管理,各乡(镇)、村(居)分别建立和完善了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排查报告、工作台账信息化和日排查汇报、周例会小结、月例会汇总、年总结考评等制度,并对网格员采取建档动态管理。村“两委”将网格化管理纳入《村民自治章程》,规定了村综治领导小组、网格员、群众个人的社会管理行为规范,保证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激发活力全面深化底层治理

  随着底层治理的推进和深化,最基层的平安建设工作有了发力点和落脚点,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解决。

  信访形势得到根本扭转。创新底层治理解决了最基层的自然村、社区存在的“没人管事、没钱办事、没章理事”的问题,一大批发生在网格员身边的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一大批矛盾纠纷就地得到了化解,一大批信访案件在基层得到解决。

  在推进底层治理,从源头和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信访“增量”的同时,确山县全面化解信访积案,采取列榜销号,评议终结,加大宣传,依法打击,强化督导,严格奖惩等综合性治理措施,树立正确导向,规范信访秩序,逐渐把握住信访工作的主动权。

  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得到加强。网格员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村务活动,各村民组理财小组成员也大都是网格员,他们积极参与民主理财,开展村务监督,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定期督促村委会向村民公布村委会财务、重大事项决策情况,保障了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有效促进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群众的向心力。

  基层民主得到发展。网格员来自百姓,生活在乡村、社区,工作在最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的呼声。在对矛盾纠纷进行调处时,网格员更善于在法律的框架内,依靠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伦理手段和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主体的群众自治机制来化解矛盾,规范秩序。网格员学习运用“枫桥经验”,引导群众依法通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规范、自我调解,在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发展了基层民主,推进了村(居)民自治。

  “三留一外”和重点人群管理得到强化。积极引导网格员参与到“三留一外”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中,使“三留一外”人员在外工作安心放心,在家生活欢心称心。对易于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按照“管理全覆盖、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握”的要求,建立完善人员信息资料,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得到全面深化。充分发挥网格员、民调员生活在群众中间,社情民意熟、信息反馈灵、沟通交流畅的优势,全面落实平安建设各项措施,为基层平安创建注入了活力。积极开展“三无”(无赴省进京集访和突出非访、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乡镇、“三无村(社区)”创建工作,以“三无”为标准,进一步夯实网格员的职责,明确基层平安创建的努力方向。以星级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明确创建职责,严格创建标准,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平安建设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确山县按照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加强“双基”建设要求,推进“两化”进程,创新底层治理,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处置在萌芽,全面加强、真正做实基层基础,筑牢了维护平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以地方的稳定促进了大局的稳定。下一步,确山县将以“双安”、“双公”、“双治”、“双基”为基本要求,全面推进底层治理,推进底层突破,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平安驻马店建设、平安河南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记者陈磊特约记者朱剑锋通讯员马强彭锋玉新)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