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文化是提升民警文化素养、生活品位和职业操守的平台,关系着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是法治公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公安分局为提高民警文化素养,连续6年举办文体比赛,连续10年捐资助学弘扬嘉庚精神,开展心理课堂辅导班为民警“解压”。在开展文化建设的同时,集美公安分局更注重将警营文化软实力转化为警务实战、服务群众的硬功夫。
A、活跃警营 培塑“文体达人”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公安分局很重视队伍的警营文化建设,鼓励各派出所建立“一所一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杏滨派出所用蓝色、红色、黄色、橙色和绿色分别代表法制、廉政、学习、团队和生活的“五彩文化”,以此育警、励警。而灌口派出所则以儒家思想的“安仁”作为警营文化主题,让民警遵循“安心仁道,克己守礼”的文化之道,开展社区工作和服务群众。
自2009年以来,厦门市集美公安分局连续举办6年“卫士杯”系列文体比赛,成为公安民警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去年,“卫士杯”系列文体比赛被省公安厅评为文化惠警“百佳实事”项目,成为集美公安分局特有的警营文化品牌和响亮名片。
“卫士杯”系列文体比赛从最初设立的乒乓球、台球等仅有的4项比赛,发展到如今摄影、网球等8个比赛项目,参赛人数也成倍增长。通过邀请资深专家当评委点评,不断提升民警能力和比赛水平,分局在市公安局文体活动中屡获佳绩。
通过各类警营文化,各基层派出所涌现出一批“文体达人”,如连续10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奔跑达人”揭衍萍,多次在省、市歌手大赛获奖的“音乐达人”杨英东,“羽毛球达人”吕瑜琼,“手工达人”许嫔婷等,这些有特长的民警,都被集美公安分局收录到“人才库”中。
B、十年助学成就爱民典范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公安分局民警身体力行,自2004年开始,开展了“献爱心、结对子”活动,至今已整整十年。无论民警岗位如何变换,爱心传递从未间断,关爱辖区贫困学生的成长,已经成为集美公安分局的优良传统。
十年间,厦门市集美公安分局参与捐资助学民警有100余人。受资助的学生由最初的14对发展到24对。其间,有三批6人考入大学,3名学生已毕业并开始回报社会。分局还于2012年起,连继三年举办“大手牵小手,让爱一起走”公益厦令营。
“十年捐资助学,让孩子在警徽的沐浴下成长,这活动不仅温暖了孩子,也照亮了民警的内心世界。”分局政治处主任尤彩霞说,分局鼓励民警献爱心结对子,一方面是弘扬嘉庚精神、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拉近了民警和辖区群众的距离。10年间,民警为贫困生圆梦的佳话在集美百姓的口中传颂,已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爱民、为民、利民的优秀典范。
C、应用心理学调解矛盾纠纷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公安分局很重视民警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了6位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还特聘了4位资深心理咨询专家为民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和实际案例演示,特别是让民警了解和掌握如何减压和如何进行情绪控制,为民警进一步履行职能,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些民警掌握了心理学的方法后,将其应用到调解群众矛盾纠纷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月19日上午,杏滨派出所辖区两名群众因劳资问题引发纠纷报警。民警王福宝到场了解,黄某未支付莫某1800元工资,而莫某归还黄某切割机时,因交接不当造成价值2000元的切割机丢失。王福宝将双方当事人带回派出所。他耐心听完双方讲述,待双方稍稍消气后,王福宝分别让双方心平气和地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双方均承认自己存在过错,各退一步,民警很快就解决了这起纠纷。王福宝说,将心理学应用到工作上效果很好。
D、以文化为桥梁发展群防群治力量
除加强自身队伍的素质建设,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公安分局还以文化为桥梁,建立与学校、企业及群众的联系,不仅相互交流学习文化,还能够发展群防群治力量,依靠群众共同守护平安集美。
杏林派出所辖区的曾营社区年轻人很喜欢打篮球,经常与派出所联合举行篮球比赛,民警崔崯通过“以球会友”认识了不少年轻人。他利用自身年轻的优势,于2013年初开始召集辖区曾营二组、三组、四组50名80后青年开展义务巡逻,成立曾营社区80后义务巡逻队,设立义务巡逻执勤点并挂牌,80后义务巡逻队员统一佩戴袖标,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高发案路段义务巡逻。自义务巡逻队成立以来,巡逻区域实现了零发案,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崔光日:用生命践行信念的警营“铁人”
·郭喜明:“警营发明家”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
·让警营创新之花常开
·湖南长沙举办群众体验警营活动
·浙江:杭州市公安局推进基层警营文化建设
·新疆伊宁建成警营文化中心数字影院
·新疆伊宁建成警营文化中心数字影院
·[视频]长春警营开放日:揭开特警"神秘面纱"
·贵州雷山:营造正气警营环境
·山东枣庄:功模民警子女体验警营生活
·河北张家口以现场会推动警营和廉政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