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活力,作为。
这是本届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工作的关键词。
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臧世凯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努力建设创新人大、活力人大、作为人大。
近两年来,安徽省各级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建设“三个人大”的目标,大力推动理念创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在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和代表工作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新举措,许多工作实现新突破,一些工作在全国人大系统具有开创性,实现了“有创新才能激发活力、有活力才能展现作为、有作为才能彰显权威”的建设目标。
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指出,“三个人大”建设是本届安徽人大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顺势而为,发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发挥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增强了履职实效,使人大行使职权更富活力、更有效率。
有创新才能激发活力
“以前我们光靠现有资金来搞林业,就米下锅,难以扩大规模。现在好了,《安徽省林权管理条例》实施后,不仅林权流转和争议处理有了法律规定,而且为发展林业打破了很多瓶颈制约。”怀宁县林农李新成说,条例对林农太有用了。
《安徽省林权管理条例》是全国首部林权管理综合性地方法规,不仅全面规范登记、流转和争议处理,而且就林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作出创制性规定。
创新立法工作机制、创制特色鲜明的法规,这是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精谋创新的重要展示。
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安徽省关于律师执业的若干规定、修改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翻开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记录,无论是涉及经济领域立法,还是制定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相关的法规,许多法规属于首创,打上了安徽特色的烙印。
“创新是人大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能迸发出更大活力。”臧世凯说,本届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从安徽实际出发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针对突出问题立法,不断创新立法工作机制,使制定的法规更加务实管用、更具地方特色。许多创新性规定出现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的法规中。
在推动“创新人大”建设过程中,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立足制度和机制顶层设计,通过创新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及满意度测评办法》,是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对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的地方性法规。
“对专项工作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是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的细化和延伸,创新了人大监督工作机制,有利于增强人大监督的刚性,有力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吴斌说。
有活力才能展现作为
“今后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有什么打算?”
“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我省农村道路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管理养护,提升客运服务水平……”
这一对话是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就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上出现的一幕,由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董介林向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树隆提问。这也是安徽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首次应答询问。
经过几番精心审议之后,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办法》,这也是全国首部规范专题询问的省级层面地方性法规。这部新法规把询问主体由常委会组成人员拓展到人大代表,明确规定“一府两院”负责人应当到会接受询问,并对询问重点和答复事项的跟踪督办等作出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人大监督具体制度。
如今,“一府两院”负责人到会接受询问已经成为常态,并在市、县人大得到推进。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指出,与过去相比,询问更加务实,会前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会上询问和应询内容更接地气、更体现民意,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有利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创新带来活力,活力更多体现在作为上。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去年推出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建立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代表接待日制度,确定每月10日为代表接待日(节假日顺延),由1名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接待本届省人大代表和在皖全国人大代表,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主任会议成员联系代表小组、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等制度,规定主任会议成员每年联系代表小组不少于两次,委员每年联系代表不少于4次,直接倾听到了代表意见,掌握来自基层群众的意愿。
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示范和带动下,一些市、县(市、区)相继制定相关制度,如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等,并普遍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设立代表工作站,开展了人大代表述职活动。
“建设法治国家,立法是一项基础工作,而在立法过程中广集民意,在所立的法中体现民意则是立法的第一要义。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从多方面改进立法工作,多管齐下汇聚民意,立法之门越开越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臧世凯说。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还首次就五年立法规划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确定的86件立法项目中,公民和代表提出的有25件,占29.1%。
有作为才能彰显权威
美好安徽建设,各区域应该齐头并进,不能跛腿;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基数较低、基础较差,要加大对皖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实行政策倾斜……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报告时,与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症支招。
这是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审专项工作报告,聚焦的都是事关安徽发展全局的“老难题”,督促政府根据区域差异改进完善分类指导和考核,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
臧世凯说,有为才有威。各级人大只有本着对宪法法律负责的态度,把充分行使好法定职权作为努力方向,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履职实践中出实招,监督、决定、任免等工作更加严谨规范、有力有效,才能实现突破,彰显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
改革之声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就把改革中重点领域立法作为立法工作主旋律。无论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紧抓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还是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跟踪监督民生难题,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都紧扣重点抓监督。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还把办理议案建议作为发挥代表作用、落实人民意愿的重要途径,着重在加强重点督办、推动办理公开、强化跟踪问效上下功夫。尤其在强化跟踪问效基础上,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还及时改进建议办理评价机制,细化评价标准,调动承办单位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办理实效,代表对建议办理的满意度上升。据去年的建议办理答复后意见反馈数据显示,代表对建议答复满意率为96.1%,对结果满意率为95%。(记者李光明)
·安徽法院:接受全国人大代表视察
·安徽太和县检察院:圆满化解多年上访
·安徽马鞍山:“关笼子”让党政领导用心平安建设
·安徽检察机关依法对黄修玉涉嫌受贿犯罪一案移送审查起诉
·安徽高院:信访结案率超97%
·安徽合肥:创新诉讼保全担保方式 强化诉讼保全救济功能
·安徽合肥:创新诉讼保全担保方式 强化诉讼保全救济功能
·安徽长丰:整合调解力量 “提级”化解矛盾
·安徽检察院:司法警察“沙场点兵”圆满收官
·安徽烈山法院:道德讲堂传递精神文明正能量
·安徽淮南两级法院开展代表委员联络活动
·安徽: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安徽公安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