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法治建设

法治中国·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信访接待员的一天

2014-11-14 08:51:23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11月13日电 题:信访接待员的一天

  早上不到7:30,王君来就蹬上他的旧自行车出发了。

  路上,一身笔挺的检察官制服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这条上班线路已经走了多年,但连他自己也无法预测,今天在门口“迎接”他的会是200人的上访队伍还是那些数年来“坚持不懈”找他“唠嗑”的老熟人。

  刚过46岁生日的王君来是一名“资深”信访接待员,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检察院工作。与人们熟悉的检察官形象不同,王君来履行职责的主要阵地就在单位门口20多平方米的接待室中,迎接那些为维护自身权益而来的上访群众。

  打上一壶热水,调开空调暖风,再整理好接待室卫生,王君来的工作就开始了:聆听群众诉求、记录案件信息、形成处理意见、上报协调解决,每一步流程都有详细规定。

  在20年的接访工作中,他累计接待上访群众上万人次,遭遇的突发事件数不胜数。曾经,200多人的上访队伍将小小的接待室团团围住,相邻的马路也堵个水泄不通。

  上访者对“见领导”的执着表明,封建“人治”思想依然在作祟。虽然我国法律体系已基本完备,但是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王君来说:“群众觉得领导级别越高越管用,案件就越受重视。有时上访群众不愿和我们谈,只要求见领导。”他不否认“领导批示”在某些事件上的分量,但是更希望群众能够依法维权。

  有群众曾向王君来举报村中非法占地问题。经查,土地局执法人员果真受贿。举报人曾对王君来说,原先对问题的解决并不抱希望,担心官官相护,导致案件最终不了了之,但这次才知道“你们单位敢动真格儿的”。

  临近中午,上访群众还没有要走的意思。王君来拿起同事帮忙带的馒头,和上访者一人一个,就着咸菜当午餐。

  20年前,王君来以专业第一名的身份被检察院录取,并服从组织安排,调到接访岗位,工作至今。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孟建柱:敢于担当努力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
·孟建柱: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敢于担当依法办事 努力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
·孟建柱:为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作出新贡献
·向法治中国昂扬奋进
·专题:向法治中国昂扬奋进
·运用法治思维建设法治中国

·运用法治思维建设法治中国
·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 法治中国的青年愿景
·树立宪法权威 建设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指南之执业篇:大有作为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