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到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再到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政法综治战线以措施常态年、责任落实年、基础强化年为抓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力推进平安建设,下大力气在服务群众中建设平安新疆,使该区不断迈向“平安高地”。
筑牢基层首道防线
陈铭是叶城县公安局依提木孔派出所阔滚其艾日克村警务室民警。2012年应招从警,两年来,他所在的村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我区农村(社区)警务战略实施后的显著效果,从陈铭和他所在的村警务室便可见一斑。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安则全局安。2013年以来,我区以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为核心,强力推进农村(社区)警务战略,努力夯实社会平安稳定的根基,基层综治维稳平安创建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去年,自治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的意见》。随后,自治区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区综治工作中心建设进行强力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建成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1027个,建成率达到100%;建成村(社区)综治工作站10539个,建成率达到99%。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12年,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在深刻分析我区维稳形势的基础上,全力实施推进农村(社区)警务战略,进一步巩固了基层基础。统计表明,2013年以来,全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9%,出现了一批“零发案村”,警务室在维护稳定、创建平安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开始显现。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租房子有人帮,找工作有人帮,就连孩子有没有人带都有人给你操心!”3年前就在乌鲁木齐市赛马场片区安了家的阿布拉·司依提,终于结束了四处流动的生活。赛马场片区不但有房屋出租协会,免费为辖区外来流动人口服务,解决他们住的问题,还成立了儿童托幼中心和劳动务工协会,从生活的务实之处照顾着来这里的流动人口。阿布拉·司依提的生活之变,正是我区针对流动人口管理转变理念,加强创新,变管理为服务,从而让流动人口落地生根,进而共建美好家园的真实写照。自治区政法委提供的资料显示:这两年,我区以推行居住证制度为抓手,狠抓流动人口分类管理和出租房屋分级管理,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2013年,自治区将推行居住证制度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水平的重要措施,不断指导各地积极推出社会服务均等化政策,赋予居住证含金量。截至2013年年底,全区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率和居住证办证率分别达到90%和94%。同时,我区将“一证多能”作为居住证制度成败的关键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制定《推行居住证“一证多能”试点方案》,筹划试点,重点推进。
此外,去年以来,我区还大力抓好对出租房屋管理的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区出租房屋底数,完成了星级评定,按照统一标准挂牌。目前,全区已评定一星级36218户,二星级80654户,三星级106294户。同时,我区还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与“警综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用、资源共享,为流动人口常态化、动态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法治思维推进平安建设
法治,是推进平安建设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政法综治战线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理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推进平安建设。
2013年11月5日,自治区平安建设重点工作现场会在阿克苏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对本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深化平安新疆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与专门工作结合,善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纠纷化解在第一线,确保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秉承这些理念,2013年以来,全区政法综治战线始终把平安新疆建设放到推进两大历史任务的战略进程中去谋划,同时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摆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不断提高基层就地化解矛盾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事要解决”,积极构建“超前预防、超前化解”的大调解机制。2013年,全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86.94%。
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我区制定并落实《自治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制定下发《自治区关于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
针对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频发,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严重妨碍正常医疗秩序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自治区综治办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对我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推进工作的研究意见》。
现在,我区政法综治战线正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加强基础建设,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努力将平安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于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