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购物日益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购物网站包罗万物,这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机”,企图利用网络销售假劣药品,诱骗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所谓物美价廉、包治百病的“神药”。
案件回放▶▶▶
2014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公安机关接连接到多起网购“神药”的线索,顺线查获痛风灵、通血丸、久咳丸、经痛丸、除疤膏等假劣药140多种,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名,涉案价值600余万元。
这些假劣药经由某网上购物平台销售,波及福建、广东等多个省份。让警方哭笑不得的是,有的受害群众直到警察找上门来还坚称自己买到的是“偏方秘方”、“进口神药”,有的假劣药品甚至经由网络批量销售到一些农村乡镇药店,再转卖给前来购药的群众。
特点分析▶▶▶
网络销售假劣药犯罪成功率较高,既有网络“高科技”神秘面纱掩护、犯罪分子“布设陷阱”巧妙的原因,也有群众求医心切、贪图廉价的因素。总体来说,“网购‘神药’、买来假药”这类案件有3个特点:
一是欺骗性强。不法分子通过开设网站、网店,打着“进口药品”、“专家研制”或“治愈百病”等旗号华丽包装宣传,以“代购”、“厂家直销”的名义,甚至利用木马、强制弹窗等方式,利用部分群众对身体保健的重视和相关医药保健知识的缺乏,吸引上网者点击,引诱消费者购买,比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手段更具有欺骗性。
二是危害性大。网络销售假劣药借助网络的飞速发展,其传播面愈发广泛,不仅仅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受骗,一些年轻人以及知识分子为了尽孝心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也盲目跟从。同时,由于不受地域限制,各类虚假信息容易蔓延、扩散,社会影响面大,容易吸引潜在的消费者。
三是隐蔽性强。网络销售假药往往使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结算,以邮寄、快递方式发货,买卖双方并不直接接触,交易隐蔽、快捷。消费者即使发现是假劣药,往往选择“吃哑巴亏”,不会主动报案,甚至会因“怕麻烦”或“碍于面子”等心理而抵触公安机关调查。
民警支招▶▶▶
对于群众及医药销售单位而言,要睁大眼睛,防止上当受骗。公安机关要广泛公布网购“神药”被骗的案例,让群众看到活生生的上当受骗、贻误病情的例子,引导群众到正规实体店购买药品;要让群众知道那些打着“代购进口药”、“厂家直销祖传秘方”、“专家个人神奇配方”旗号甚至利用木马、强制弹窗等方式进行网络销售的,价格再便宜、“疗效”再神奇也不能买。另外,还要提醒群众,一旦发现网购到了假劣药,不能因为“怕麻烦”、“没面子”、“会被嘲笑”而当“闷葫芦”不报案,甚至不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
在防范打击工作中,公安机关一要“敏于筛线索”,利用关键词搜索,如“壮阳”、“糖尿病”、“代购”、“直销”、“秘方”等关键词,筛查出重点嫌疑网店;二要“精于搜信息”,通过查询犯罪嫌疑人的QQ号码、IP地址等判断其实际地理位置,将相关人员信息落地查证;三要“善于查物流”,通过物流运单查询等手段摸排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销和终端环节的情况,梳理出犯罪团伙的产销链条信息;四要“勤于固证据”,查证售假人员的相关信息后,研究制订详细方案进行收网,查处打击过程中要及时固定电子证据;五要“巧于扩战果”,努力让嫌疑人供述出销售假药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确认售假品种及数额,全盘托出售假上线和下线,循线追击、扩大战果。
(宣讲人 薛支川 福建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