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贵州

贵州以则孔:从“贩毒第一村”到无毒示范村

2014-11-13 08:16:5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法制日报 

  从“贩毒第一村”到无毒示范村

  贵州以则孔村无毒剧变探秘

  以则孔,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20世纪90年代,因为贫穷,村里的壮劳力多被诱上贼船,当起贩运毒品的“马仔”。数年间,在禁毒严打风暴中,“马仔”们或锒铛入狱,或被处以极刑,留下的孤儿寡母们苦不堪言,以则孔也背上了“毒品寡妇村”之名。据统计,1996年至2002年期间,该村涉毒人员共42人,除1人尚在逃外,其余人员分别被处以不同的刑事处罚和强制戒毒。10多年后,当年剩下的36名涉毒人员中,除了4人还在服刑外,其余31人已经刑满释放回家。

  如今,以则孔村再无染毒人员,成为远近闻名的“无毒示范村”,并逐步走上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发展路。引发“旧貌变新颜”的深层原因究竟何在?带着这个问题,一个月内,《法制日报》记者两次探访以则孔村寻找答案。

  耻辱:为走致富捷径踏上不归路

  20世纪90年代,以则孔是典型的“五无”村,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无学校、无技术,一年种得半年粮,家家户户靠借粮度日。

  1996年开始,村里男青年们揣着梦想,踏上了远赴异乡的打工路。当看到或听说涉毒者简简单单就能日进斗金时,他们心动了,心甘情愿当起了运输毒品的“马仔”。

  以则孔村当年的36名涉毒人员中,李兵是唯一既贩毒又吸毒的人。李兵告诉记者,以前他家里特别穷,每逢下雨房屋必漏。家中有四兄弟和一个妹妹,他是老大,想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当时,村里一共去了十几个人。在收废品时,有人来找我们‘谈生意’,让我们帮他们贩毒,我虽然隐约知道贩毒这事是见不得光的,但一想干这事挣钱来得快,看到别人都挣大钱,没怎么犹豫,就走上了贩毒的道路,到后来,自己也开始吸毒……”李兵告诉记者。

  后来,李兵的二弟李磊被判无期徒刑,三弟至今下落不明,四弟外出打工,只剩下他和母亲住在一起。“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了,在家做点农活,有时也给村民做帮工,混口饭吃。”李兵感叹道。

  1999年,贵州在“6·26”禁毒宣传日当天对8名毒贩执行死刑,其中以则孔村的就占了4个。当天,村民们从贵阳把毒贩们的骨灰领回来,又在同一天出殡,整个村子被悲痛笼罩。此后,以则孔被戴上了贵州“贩毒第一村”的耻辱帽子。

  挣扎:可怜老少三代受磨难辛酸

  贩毒者受到了法律制裁,却苦了承受磨难的父母、妻子、孩子,其带给以则孔村的阴影,整整影响了三代人。

  村后山上一座低矮的茅草房里,85岁高龄的李如芳老人就是“做长工”的老人之一。10年前,老人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媳先后吸食或贩卖毒品,其中一个儿子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无期徒刑,老人哭瞎了双眼。3年前,刑满释放的小儿子和二儿媳妇觉得无脸见人,先后外出。大儿子戒毒成功后回到了家,但身体已极度虚弱,丧失了劳动能力。

  张兰的丈夫当年因为贩毒被判了无期徒刑。当时,小女儿只有8个月,现在都11岁了。“张兰是在硬撑,她吃了不少苦。犁地往往是男人才干的活,但这些年来,她一直都是自己干,还要照顾孩子、公婆。”村主任何开样说。

  和张兰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同村的刘春英。刘春英已经61岁了,脸上皱纹密布,眼神呆滞,耳朵有点背。11年前,她的丈夫何开学被村里人约去六枝挖煤矿。后来才知道,实际上是去了云南贩毒,并于1999年6月26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醒悟:村规民约自治誓不再染毒

  此后,痛定思痛的以则孔人,开始探索各种方式抵制毒品。

  首先是在党委、政府及各级禁毒部门倡导下,村两委实行禁毒工作包组包户责任制,召开群众大会通过了《村规民约》《禁毒公约》,乡与村、村与组、组与农户签订禁毒责任书,村向乡、组向村签订禁毒承诺书。

  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村里与村民签订的“禁毒责任书”以及“禁毒从娃娃抓起”等宣传横幅随处可见。何开样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穷,村民们没文化、不懂法才走上贩毒、吸毒的道路。而现在把心思、精力都放在下一代的培养上,让他们多多学习知识文化,从小就懂得毒品这东西坑人、害人,一辈子都不要去碰。

  “现在咱们村有一条‘铁规’,无论哪一户胆敢‘碰’毒,这户人家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一概无人参加。

  还有互相监督的有奖举报,只要是碰毒赚来的钱、财物和房屋,一律收缴和炸毁。”何开样坚定地说。

  目前,以则孔村共有外出务工的115人,村委与其家属签订禁毒合同书,并且通过亲属以邮寄方式向在外务工人员发放《外出务工人员禁毒告戒书》,要求务工人员每半年寄回流入地派出所出具的外出务工情况,是否涉毒的有关证明。

  以则孔终于光明正大摘掉“贩毒第一村”的帽子了。毕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周全富告诉记者,2013年,纳雍县顺利接受国家禁毒办的检查验收,经全省社情民意调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达92.36%,社会治安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3.97%。

  重生:党委政府引领步致富正途

  多年来,贵州省各级禁毒部门在把以则孔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加强预防宣传教育的同时,也对其进行重点帮扶。2006年,该省禁毒办帮助联系国家禁毒基金会投入30万元为以则孔村修建了新教学楼,省禁毒办拿出10万元帮助该村解决以则孔村小学、村委会购买电脑、安装宽带。

  “经过调研发现,基础设施差、缺乏资金、科技支持、师资力量薄弱等,都是目前制约以则孔村更好发展的客观因素所在。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不及时,很有可能面临‘因贫返毒’‘因愚返毒’的危险。”贵州省禁毒委副主任、禁毒办主任、公安厅常务副厅长赵翔说,因此,对以则孔必须采取输血与造血同步的精准帮扶模式。

  在采访中,贵州省省长助理、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孙立成表示,以则孔村用十余年的时间,走出了毒品危害的阴影,如今在党委、政府及各方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走上勤劳致富的发展正途,可以说,已经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以“禁毒重点整治”为抓手,治贫、治愚多管齐下,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帮助问题村变为文明村、小康村的成功模式雏形。

  孙立成坦承,“对于这段历史,我们不遮掩、不回避,并借助各级各媒体宣传扩散,目的就是要让更多人了解毒品危害,教育更多的人远离毒品,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毒品的合力。同时,更希望通过这个村的故事告诉所有曾经因为毒品而误入歧途的人一个道理,只要不自暴自弃,自己愿意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各级党委、政府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不遗余力地引领他们、帮助他们重获新生”。(记者 王家梁)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报道

·贵州赤水警方为工人追讨欠薪130万元
·贵州黄平检察院:“六抓六强”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贵州安顺戒毒所:从严治警强素质 真抓实干争先进
·贵州都匀法院“一线工作法”架起“连心桥”
·贵州贵阳云岩区:强化打控管防推进禁毒工作
·贵州绥阳公安局:站稳法治立场 体现法治精神

·贵州绥阳公安局:站稳法治立场 体现法治精神
·贵州贵阳:制度“天网”打造平安升级版
·贵州: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贵州黔南:开展消防执法质量紧急督查
·贵州六盘水政法委:“四个及时”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贵州罗甸: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助推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