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甘肃陇西:“民事代办”制度获群众点赞

2014-11-06 16:57:06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甘肃长安网 

  办证、盖章、签字……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对大多数群众而言,就是事关切身利益的大事,对居住在偏远山区的群众更是耗时费力的难事。

  一句简单的“资料不全”、“人不在”,就得让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付之东流,失望之余不免让很多群众发出“跑断腿、磨破嘴”的感慨与无奈。

  再者,60%的乡镇干部成长经历大多是“家门—校门—机关门”。相当数量的招录的“进村进社”干部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进村进社”,而属于典型的机关干部。

  特别是,一些乡镇驻村干部官僚主义现象严重,不是经常“驻”村“干”事,而是“蹲”机关“想”事,更不能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办事。

  社情民意不能及时搜集上来,群众的急事、难事得不到及时办理,一些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因得不到及时调处,导致发生越级上访、缠访闹访,甚至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如何破解?在陇西县,这一系列难题有了答案。

  2013年,甘肃省陇西县在权家湾乡焦家湾村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推行“民事代办”制度。

  陇西县在各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17个、便民服务站(点)1510个,由3600多名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担任代办员,构建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站、村民小组便民服务点、干部担任代办员为核心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实行证照代办、民政优抚、计划生育、信用贷款、合作医疗、政策咨询、民事调解、致富发展等八大类全程代办服务。

  陇西县对能够在村代办点一次性办理的事项,由代办员“马上办”;对群众需要办理、可以代办的事项,由代办员收集证件材料后,统一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代着办”;对必须由群众本人到乡镇或县直部门办理的事项,如果办事群众不熟悉有关程序,由代办员帮助准备有关证件后“领着办”。

  除此之外,陇西县还制作发放“便民连心卡”,公开代办员姓名、电话号码和代办内容“流动办”,让民事代办不留空当。

  一年多来,三千多名“民事代办员”为群众累计代办各类事项10.6万多件。

  干部沉下去,口碑浮上来。陇西县组织部的调研显示:52%的群众认为干部作风非常明显,48%的认为较明显。

  同时,民事代办实现了乡镇干部全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大量的矛盾纠纷及时得到调解,有效防止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问题。

  陇西县推动乡镇干部离开“案头”,走向“田头”,熟悉“户头”,既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干群“零距离”的有力探索,也为农村乡镇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趟出了新路子。

  为陇西“民事代办”制度点个赞!(记者 李鹏年)

[责任编辑:闵玥]
相关报道

·甘肃秦安公安:多举措加强冬季民警自身防护安全工作
·甘肃华亭司法局:“三加强”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甘肃酒泉市肃州区:探索并建立戒毒工作社会化体系
·甘肃平凉:开展治理“三乱”专项活动
·甘肃平凉: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甘肃:重点通道24小时严格查控

·甘肃:重点通道24小时严格查控
·甘肃天水司法局组织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甘肃平凉:普法宣传教育成效明显
·甘肃司法厅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甘肃甘南政法委联合多部门督查综治维稳工作
·甘肃:全省公安机关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