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辽宁

辽宁丹东市公安局:真心赢得民心 法治带来善治

2014-11-06 08:21:12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10月16日,第三届中朝经贸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辽宁丹东拉开帷幕。就在离博览会开幕不到1个小时,在会场附近的交通主干道上,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局长宫春莉带领民警成功化解了一起突发群体性事件。

  丹东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具有沿边、沿海、沿江的独特区位,加上近年来辖区经济开发提速,使得辖区社会矛盾丛生,治安形势复杂。在大量矛盾面前,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主动把上级要求和基层实际相结合,把社会矛盾化解和日常警务一块抓,切实将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保持了当地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探索出一条平安建设的新路子。

  一笔账

  真情化解矛盾促发案率大幅下降

  总结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丹东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杨耀威认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主动担当、敢于作为”,不推诿、不掩盖、不拖延,坚持源头治理,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作为丹东市的政治中心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虽然面积不大,但近年来每年发生的涉稳事件却占到全市的10%以上。

  经过调研思考,2012年,新一届分局党委班子提出了“主动靠前、依法维稳”的理念,要求民警突破“一亩三分地”的樊篱,主动替党委、政府分忧,勇于担当,敢于执法,变堵为疏,变社会矛盾被动处置为主动化解。为此,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挂帅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作为“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工程”来抓。

  为了消除民警的顾虑,宫春莉给大家算了一笔账:2013年分局先后走访群众7.4万余人次,帮助解决群众困难1266个、化解矛盾2488起;换来的是当年群体性事件处置出警率下降20%,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分别下降20%、16%的成果。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在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化解矛盾人人担主责、“唱主角”,已经成为全体民警的共识。

  2013年8月12日,第十二届全运会火炬在丹东传递的前一天,丹东市检察院门口突然聚集了30余名举牌打旗,呼喊口号的“上访”人员。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紧急调集警力到现场维护秩序。

  到现场后,经过了解,这些所谓的“上访”人员不过是高某花钱雇来的。高某的父亲因涉嫌职务犯罪正在丹东市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为了给检察院施压,高某导演了这场闹剧。

  核实情况后,警方果断将全部上访人员依法传唤并强制带离审查,对其中10名主要人员处以治安拘留或刑事拘留。

  正是这种敢于担当的做法让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在社会矛盾化解、群体性事件处置方面把工作做在了前头,有效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状况的发生。

  一个道理

  在为群众维权中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作为经常与上访群体打交道的公安基层领导干部,宫春莉认为,只要抓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

  为此,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把维护百姓权益作为平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要求民警面对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只要是该管的、能管的,都要责无旁贷地抓好,在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中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记者看到,在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的派出所均建有矛盾纠纷调解室,并配有专职民警。针对辖区朝鲜族、满族群众较多的情况,派出所聘请了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与社会各方力量一起,共同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合作区沿江路曾有一处房地产开发项目,因为征地、挡光补偿等问题,开发商和当地群众一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导致项目8年来一直难以动工。期间,多次发生群众为补偿问题上访事件。

  2013年5月,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了解情况后,主动靠前服务,耐心做群众工作。他们主动协调市建委、规划局、信访局等部门逐户实地进行挡光测算,同时说服开发商提高挡光补偿标准。

  经过10余次沟通协调后,开发商最终作出让步,提高挡光补偿的标准,群众的权益得到了维护。绝大多数住户与开发商达成补偿协议,项目顺利动工,目前即将竣工。

  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执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坚持用足法律、用活法律、用准法律,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年来,因为辖区经济快速发展,大批建设项目开工上马,由征地补偿、劳资纠纷引发的矛盾纠纷凸显。去年春节前夕,辖区施工企业发生2起严重欠薪事件,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在充分调查取证后,协调监察、劳动、建设、信访等部门核实情况,依据法律果断对拖欠工资的4名企业负责人采取了强制措施。慑于法律的威严,他们在3天内向600余名农民工支付了被拖欠的1600余万元。

  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要求民警在办案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案件,用活法律,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和谐的最大公约数。“法律是冰冷的,但执法是有温度的。”宫春莉经常对民警这样说。

  2013年1月,辖区2所高中的30余名学生聚众斗殴,按照法律应予以刑事处罚。但是,考虑到他们都是在校学生,且没有造成更大的危害,分局反复与检察机关沟通协调后,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学校和家长共同落实“四位一体”的帮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片真心

  千余名上访人员停访息诉

  拿到1万余元补发的工资,合作区一中心小学原校长王某激动得老泪纵横。

  2007年,因丹东市行政区划调整,包括王某在内的47名退休教师的30余万元补发工资迟迟得不到发放。期间,退休教师们一次次上访,一次次无功而返。

  2012年年底,刚刚到任不久的宫春莉知道这件事情后,带领民警到上访退休教师家中调查了解情况。当她来到退休教师的家中,看到他们清贫简陋的生活条件后,宫春莉不禁当场掉下眼泪。

  在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积极争取下,仅用6天时间,这笔拖欠多年的工资发到了47名退休教师手中。多年的上访被成功化解。

  “化解矛盾没有多么深奥的道理和诀窍,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设身处地,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始终带着一份感情去做工作。我们待群众有多亲,群众就会待我们有多亲。”宫春莉说。

  用心接访、用爱沟通、用情架桥,在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全体民警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辖区已经有千余名上访人员停访息诉,大量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被化解。

  评论

  矛盾化解要从源头抓起

  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不推诿、不掩盖、不拖延”,主动延伸依法维稳触角,力争把社会矛盾化小化了,是对“枫桥经验”的继承和发展。这一传承创新做法,给公安机关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化解社会矛盾带来诸多启示。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必须从源头抓起。社会矛盾千头万绪,化解社会矛盾最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只看表象,不观本质,只求暂时的息事宁人,不针对病灶下药,那么,根源性的问题也就解决不了,矛盾自然会没完没了。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的成功经验再次告诉我们,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首要就是找出源头,对症下药,要治标更要治本。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必须从小事抓起。“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很多地方,群众工作之所以做得不好,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之所以出现纰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小事”、“闲事”不够关注。如果小事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就会陷入“把小事拖成大事、大事拖成难事、难事拖成缠事”的怪圈。因而,对待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并尽可能把事情办好,办得让群众满意。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必须从苗头抓起。做任何事情,如果错失了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很有可能会前功尽弃。化解社会矛盾,同样如此。苗头时期、萌芽状态是矛盾发展最弱的时候,也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时机,如果任火势燎原,矛盾就会一步步恶化,最后甚至可能陷入失控状态。因此,对于社会矛盾,要有敏锐的“嗅觉”,要时刻关注社会矛盾动态,一旦发现苗头,及时介入,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平安建设根基。

  (记者 张年亮 通讯员 陈光旭)

[责任编辑:闵玥]
相关报道

·辽宁大连:身离岗位心向党 形成威慑筑平安
·辽宁:肩负起法院推进依法治国的责任
·辽宁法院: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辽宁葫芦岛市推行审判权运行新模式促进司法公正
·辽宁沈阳市政府:“大部制改革”基本完成
·辽宁锦州举办法治建设专题讲座

·辽宁锦州举办法治建设专题讲座
·辽宁本溪举办基层综治干部暨铁路护路工作培训班
·辽宁锦州中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辽宁大连: 社区矫正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辽宁盘山破获高速公路系列盗窃车内财物案
·辽宁大连“四个强化”构建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