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来稿选登

浙江湖州法院:以公正司法培育法治信仰

2014-11-04 15:32:0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平安浙江网 

  “法立,贵乎必行”,是镌刻在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口大石上的一行字。这行字,警示和鼓舞着全市法官恪尽职守,公正办案,也向往来群众昭示着———法之必行。

  法之必行的动力来自哪里?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才是法治的力量所在、尊严所系。

  法治信仰的培育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担负审判职责的法院,首要任务是公正司法,将法的规则、法的精神熔铸到每一份判决中,将法的意识、法的观念传播到每一位群众的心中。

  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

  沈丹是浙江湖州南太湖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最近他到湖州市中院立案,在诉讼服务大厅里发现了一件新鲜事:便民诉讼资料取阅栏里多了一叠《法院新媒体宣传手册》,“没想到法院还挺潮,既有微博,也有微信,我扫个二维码回去,以后查案件用手机就行了”。

  司法公开是人民法院落实司法为民、促进司法民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司法公信、确保司法公正的关键所在。为了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湖州两级法院在建设官方网站的基础上,相继开通了官方微博,又集中力量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号“湖州法院”,群众只需关注该微信号,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全市法院的最新工作动态,享受在线查询诉讼指南、开庭公告、审判执行信息、法律文书检索等便民服务。同时,还可以与“湖州法院”进行点对点沟通、互动,发送涉及法院工作和法官队伍建设的各种意见建议、投诉举报、咨询申诉等。

  公开的目的是公正,法治社会要司法公开,更要司法公正,以公开倒逼公正。今年6月,最高法院发布《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庭审规则作出具体规定。而在此之前,湖州市中院就已经开始了有益尝试,不断扩大减刑、假释案件听证制度和开庭审理的适用范围,并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直播减刑、假释案件庭审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推行减刑、假释阳光透明工作。

  浙江湖州市中院新闻发言人沈舟平说:“保障司法公正法院责无旁贷,我们更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公正, 这必将会使群众对法治有更多信心。”

  信访终结,理性回归信“法”轨道

  十年前,担任德清县某公司副总经理的郑某与他人合谋将单位转制后“小金库”的会计资料全部销毁。他本人因此犯下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因对判决不满,郑某及其家人不断向有关部门信访,要求改判无罪。

  “类似郑某的案件我们遇到很多,经一审、二审、省高院再审驳回,法律程序已经终结了,但上访人仍旧不断信访,更甚者借信访之名对法院、政府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湖州市中院立案庭庭长李天蔚介绍。

  如果放任涉法涉诉信访反复无常、没完没了,势必会动摇司法裁判的终局性和权威性。建立涉诉涉法信访依法终结机制,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实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统一。

  为了规范涉诉信访秩序,中央两办、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省高院等各级机关均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建立、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将各种社会矛盾在规范的、法律的轨道上解决———凡是有错误的案件必须依法纠正,凡是有瑕疵的案件都要给当事人一个说法,这是依法终结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已经依法按程序处理完毕、合理诉求得到解决的,才允许终结。

  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系列做法,其中,法院远程视频接访最引人关注。今年5月,最高法院开通了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目前湖州两级法院通过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实现了与最高法院的互联互通。申诉信访人只要准备齐全申诉材料,便可向当地法院申请预约,经审查属于最高法院接谈范围的,预约后就可以与最高法院的法官通过屏幕和话筒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互动,在沟通中增加理解和互信。

  重拳执行,信仰培育需刚性约束

  最近,湖州的市民们发现一件新鲜事:银行门口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着一则则“老赖”的信息,不仅列出了姓名、身份,还写明了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事实、欠款金额、法院举报电话。一个个被曝光的“老赖”,吸引过路人围观。

  2013年7月,随着最高法院发布《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湖州两级法院通过官方网站、信用浙江网、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网等持续开展了集中晒“老赖”行动……进入2014年,曝光行动升级为惩戒,不仅跟上拘留、罚款等执行强制措施,还经多部门信息联网,使“老赖”们在坐飞机、坐高铁、申请贷款、办信用卡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严格限制。“我们要让所有失信被执行人知道,如果欠钱不还,就会寸步难行。”湖州市中院执行局局长吴明华表示。

  此外,湖州法院连续3年组织开展年末“百日攻坚”执行专项行动,加大对涉民生案件的集中清理。同时,基本建成覆盖全市两级法院及12家协助执行单位的网上点对点执行查控系统,执行财产查控质效得到了极大提升。

  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生效判决得不到执行,就是一纸空文,将极大损伤群众对法治的信任。吴明华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判决变现。借助刚性的约束措施和信息化手段,形成强大威慑力,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

  2014年以来,一场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的专项行动在湖州法院系统全面铺开。湖州传奇电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某故意纠集社会闲散人员多次对抗阻扰法院强制执行,通过伪造合同、虚假诉讼等形式恶意逃废债务,严重影响案件执行。后经移送公安侦查,徐某等人因涉嫌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罪被依法批捕。该案目前正在审理。

  共享成果,群众才会对法治有信仰

  “只有让群众察觉到司法进步的迹象,让改革的成果切实惠及于民,群众才会对改革有信心、对法律有信仰。”湖州市中院院长张宏伟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根本目的就在于此。

  早在2013年初,湖州市中院就出台了“三定方案”,根据近年来的工作量,以均衡比例重新定编定岗,使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比例从4:6调整为3.5:6.5,各基层法院也相继作出调整,并按客观情况动态增补业务部门人员数量。“人员分类管理最终要靠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一方面让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人员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另一方面也让法院回归‘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重心’。”湖州市中院政治部副主任何玲玲介绍说。

  除了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外,湖州法院还在司法人员责任制方面进行探索。长兴法院建立审委会委员办案制,该院院长冯新林自告奋勇第一个坐上审判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刑事案件,并当庭作出宣判;南浔法院试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凸显主审法官在办案中的主体地位,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吴兴法院推出全员办案模式,力推综合部门具有审判资格的法官到一线办案。这些法官在任职综合部门前,大都是审判骨干力量,甚至是资深法官,办案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责任编辑:赵亮]
相关报道

·湖南:坚持公正司法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文章
·严格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规范司法行为 确保公正司法
·黑龙江法院: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践行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河南:保证公正司法 提高司法公信力
·[公正司法]给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架上高压线

·[公正司法]给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架上高压线
·从公报看公正司法:给“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架上高压线
·陕西:深化司法改革 推进法治建设 着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法治中国·公正司法]“一把手”,请出庭!
·北京市西城区司法所“三个符号”谱写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新乐章
·最高法: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