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谋福为民安
——广西南宁市委政法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作风为民谋福纪实
10月20日傍晚,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那廊村茯坛坡村民胡燕清,把劳作了一天的牛牵回村里,他没有像过去一样把牛拴在树底下,而是把牛牵入位于村口处的“电子牛栏”里,因为牛栏和出入村的主要路口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构成一张完整的视频监控和安全防范网络。“只要牛栏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的手机以及村里的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盗牛贼就没机会偷走牛了。有了‘电子牛栏’,晚上也睡得安稳多了!”胡燕清高兴地说。
在农村,一头耕牛相当于一家的经济支柱,耕牛被盗令农民损失惨重。今年,南宁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平安办想群众之所想,把解决农村耕牛被盗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工作来抓,在南宁江南区那廊村茯坛坡和武鸣县英俊村试点建设“电子牛栏”,取得良好实效。随后,南宁市政府将“电子牛栏”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力争年内建成“电子牛栏”200个。如今,“电子牛栏”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建设。
“‘电子牛栏’保护了耕牛,破解了治安难题,这是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之一。”南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育兆说。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南宁市委政法委牢牢把握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和“三严三实”要求,积极回应群众的期盼和呼声,为民谋福,全体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四风”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机关作风有了明显改进。
机关吹来清新风干部作风大转变
“南宁市委政法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领导带头努力,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态度认真坚决,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高,效果好;查摆问题有广度,剖析问题有深度,整改措施有力度,互相批评有强度……”南宁市委实践办第四督导组常务副组长梁繁峰这样评价。
如今走进南宁市委政法委领导干部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南宁万秀村、长塘镇等地,都能听到群众关于干部作风转变的赞语。走进南宁市委政法委机关,也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务实的新风。
每天,南宁市委政法委机关工作人员打开电脑,首页上都赫然显现出廉政准则“十不准”的内容,时刻警醒着干部。针对“四风”问题,南宁市委政法委制定了市委政法委领导班子成员调研工作制度、市委政法委机关学习制度、差旅管理制度、机关上下班制度等“12个机关管理制度”,由政治部与纪工委联合督查全委各部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情况,促进作风转变。
——针对铺张浪费问题,提出了发扬能吃苦、能奉献精神,厉行节约。全市政法系统“七一”廉政晚会,做到节俭办会,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方面,会议和公务活动一律按节约原则办理。推行“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和决算公示公开制度,平时“三公”经费支出单位内部按季公开,年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委机关车辆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公务以外的时间,车钥匙全部上交办公室,并统一停放。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阶段,突出整风精神,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立行立改。7月9日,在正反典型案例分析会中,反面典型案例反映出一些基层派出所干警责任意识差、作风散漫的问题。8月26日至9月3日,纪工委、政治部、执法监督室和政法委监督员组成3个专项检查组,采取随机抽查、实地查看、调查了解、群众座谈等方式,对全市43个基层公安派出所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一些窗口单位的干警或协警不同程度存在作风散漫、在岗不负责等问题,及时通报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队伍作风建设的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内部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肃问责追究,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队伍作风建设。
深入村里办实事为民谋福赢民赞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南宁市委政法委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南宁市西乡塘区万秀村是广西流动人口最多、人口最密集的城中村,多年来,由于村内人口剧增,人口结构复杂,各类案件高发多发,“脏乱差”曾经是万秀村的代名词。今年2月开始,居住万秀村的群众发现,村里不管白天或是晚上都有干部进村调研,其中不少就是南宁市委政法委的领导干部。随后,村里的面貌开始一步步有了可喜的变化——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社会治安明显改观、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公众安全感明显提高。
这是南宁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平安办领导及当地干部根据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走进万秀村,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与当地群众探索出一条“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立体化防控、便民化服务”的城中村社会治理新路子。如今,这一经验正在全区推广。
“当初他们第一次进村来向我们了解情况,我们以为只是做个样子,后来经常见到他们到村里来,非常辛苦,我们确实也有点意外。如今,村里变得干净整洁,交通有序,治安大好,总警情同比下降45%,各类案件、矛盾纠纷下降50%,群众对市委政法委领导干部这种务实的作风也有了良好的评价……”万秀村主任邓培寿说。
从“平安万秀”到“电子牛栏”再到长塘镇“平安文化”,这一个个惠及百姓的平安建设亮点,无不凝聚着南宁市委政法委领导干部转变作风,为民谋福的心血与汗水。
百姓疾苦装心上一心一意解民忧
“你亲自给我解决了问题,我很满意,不再上访了。”今年8月14日,朱育兆来到宾阳县开展信访积案清理活动,一位上访户对他说道。这是朱育兆调解两个信访积案中的一起,每一起案件双方当事人都很满意。
“我们要换位思考老百姓的疾苦,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朱育兆提出,一定要多渠道服务基层群众。
今年7月中旬,南宁市委政法委专门成立平安南宁网群建设领导小组,就网群建设研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促使各县(区)政法综治频道建设顺利完成。截至8月25日,平安广西网群新平台——包括3个经济开发区在内的南宁市15个县(区)政法综治频道全部开通试运行,直接与群众互动,倾听社情民意,改进了工作。
为最大限度整改涉法涉诉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南宁市委政法委牵头开展纠正涉法涉诉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整治。到目前为止,共办理案件(含巡视组交办案件)521件,接待来访150批216人次。在开展信访积案清理专项整治中,市级交办的80件信访积案办结率在95%以上,各县(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自我排除梳理的信访积案办结率在90%以上。
扎扎实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使南宁政法工作不断有新收获——“两会一节一赛”的安保维稳实现了工作目标,平安南宁、法治南宁创建活动取得新成绩,“万秀模式”在全区推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第二季度跃上第七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新的起点,适应党的作风建设新常态,坚定践行群众路线,持续改进作风……”10月29日,在南宁市委政法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朱育兆铿锵有力地提出。
为民谋福的号角,在南宁市委政法委机关再次吹响……(记者 曾屹崧 通讯员 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