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饭菜干不干净?好不好吃?”
“很干净。挺好吃的。”
开学之初,袁军一直担心女儿在学校吃饭的安全问题。但现在,她不再追着女儿问,因为她跟女儿吃上了同样的饭菜。
9月17日,袁军自愿报名、成为女儿所在湖北宜都清江小学“家长护校队”一员,校园安全志愿者也能享受校方提供的免费午餐。
清江小学是宜都市城郊一座占地81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新建寄宿学校。今年9月1日,该校正式对外招生,目前有1700名在校学生。这所6个年级38个教学班的示范小学,700余名留守儿童大部分选择住校。
为保证在校尤其是寄宿学生的安全,清江小学校长艾忠没少费心思:安装109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实现校园“无死角”视频监控;聘请6名保安,安排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每周一或周五请民警给全校师生上安全法制课……
即使有了这些安全防范措施,做了一辈子学校管理工作的艾忠心里还是“不踏实”,直到9月5日宜都市委书记庄光明到校考察安全保卫工作。
在赞许清江小学技防、物防和人防措施到位后,庄光明提出一个倡议:成立“家长护校队”,让学生家长全方位、全天候、全流程参与学校教学管理。
当天,宜都市教育局分管校园安全的副局长孙大勇陪同考察,随即意识到“家长护校队”或许是破解校园安全管理空白点的有益尝试。
此前,孙大勇处理过多起涉校园安全的“棘手事”:一名留守孩子放学回家吃中饭,1点多钟从家里出来说是去上学,其实是到学校旁边的清江游野泳,后不幸溺水身亡,家长认为责任全在学校,学校感觉很委屈——这是家长没有尽到监护责任。
“其实,这种事儿目前还没办法‘弄清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如此细致,只能是双方都互相替对方想一点,协商了事。”孙大勇说,处理这类事,最棘手的是校方与家长们因互不了解而导致的不信任,让协商缺少必要基础。
“地板和案板很干净,他们都穿着白大褂,见我没穿,一问才知道是家长,根据规定把我‘请’了出来。不过,看到食堂厨房这么干净规范,开学以来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10月16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兰淑芳说起头一天“强闯”食堂的经历,有些不好意思。
目前,清江小学已将1700名学生家长都吸纳到“家长护校队”,并制定了会议和考勤制度。
说起“家长护校队”给学校带来的变化,艾忠讲了两个小事:刚开学,有天中午一名家长来接孩子,没接到,一问老师说送到了校门口,家长不干找学校扯皮,后来发现孩子是自己走回家;9月18日,“家长护校队”成立后,有一位家长接孩子来晚了,小女孩站在校门口哭,袁军她们边安慰边陪着她,直到家长赶来接走。
“如果不是有家长们帮忙,教学任务繁重的老师们真的很难抽出时间将学生的安全保障更细、用心落实到位。”艾忠说。
为在全市范围内41所中小学、6所公办幼儿园中推广清江小学的“家长护校队”的做法,宜都市教育局制定了《宜都市中小学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实施方案》,以成立家长委员会、落实驻校管理员的形式实现家长参与巡视学校、随即听课等,促进家校互动。
“小学校其实是大社会,学校涉及到千家万户。家庭与学校之间发生的都是小事,但处理不好往往会演变成大事。今年国内发生的多起涉学校的劫持、自杀等案事件多由小事儿引起。”宜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任阳认为,“家长护校队”是个小事,却是平安校园的基础工作,体现了平安校园创建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见习记者刘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