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瑞丽市司法局畹町司法所位于中缅边境,是云南省司法厅首批“国门”司法所建设项目之一,近年来司法所加强自身建设和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项工作,深得两国边民赞誉,为维护中缅边境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畹町开发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南部,与缅甸邻邦一河之隔,与缅北重镇九谷市隔河相望,可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畹町开发区辖畹町镇和畹町农场管委,有3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和8个国营农场生产队,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8.646公里,居住着傣、景颇、德昂、汉等15种民族13500余人,地处国道320线的终点,系我国陆路通往缅甸及东南亚国家的咽喉, 区内有一个国家一类口岸(畹町口岸)及两个(广董、曼满)与缅甸市场对接的通道,畹町是一座抗战名镇、外交名镇、商贸名镇,也是云南十大名镇之一。畹町司法所它座落在畹町城区,离中缅两国界河只有50多米,属于真正的“国门” 司法所。
2012年,畹町司法所有幸被列为全省首批边境一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司法所之一。按照云南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边境一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云司基发[2013]1号)和《云南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云司基[2013]3号)要求,结合畹町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边境一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立了边境一线司法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涉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中心把边境村寨有威望的人选为调解联络员,并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以组织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门”司法所创建工作。截至目前,边境一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和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司法行政职能面向边境一线延伸、维护边境一线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级司法部门大力支持下,畹町司法所办公楼及附属工程的建设已全部完成,建筑面积228.51平方米,截止目前,总投资38万元。按照“国门”司法所创建要求,今年7月26日,“国门”司法所建设专项经费拨付到位,为“国门”司法所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日前,司法所配备了微型车1辆、摩托车2辆,电脑4台、打印机1台、传真机1 台、电话2台、摄像机1台、照相机1台和调解座椅、文件柜等办公设备,办公楼上悬挂有统一标识牌,所内设置所长办公室、调解室、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室、档案室、法律援助工作站,“四室一站”,为司法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按照云南省边境一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求和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要求,司法所实行了所长负责制,所长高配副科级,有专职工作人员3名,所有人员均是中共党员、大专以上学历,全部享受司法助理员津贴,实行瑞丽市司法局和畹町镇党委、政府双重管理,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辖区内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2个,调解小组14个,人民调解员79名。年初,司法所结合实际制定了政治、业务学习计划,通过实施计划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及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此外,司法所工作人员还利用休息时间自学缅语和边境少数民族语言,为开展好群众工作、调处边境一线纠纷打下业务基础、语言基础,现在司法所每位工作人员各项业务精通、工作熟练,能够制作规范的调解协议书和常用的法律文书,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中,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及时有效地化解和调处矛盾,起到“调解一件纠纷,教育两国边民”的效果,得到了边境一线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为使司法所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畹町司法所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司法所长职能》、《司法所职能》、《社区矫正工作职责》、《人民调解工作职责》《司法所干警学习制度》、《司法所所务管理监督制度》、《社区矫正工作公示栏》等17项规章制度,统一规整、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使司法所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为推动涉外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提升边境地区的社会管理及服务水平,确保边防巩固和民族团结,结合实际制定了“畹町经济开发区涉外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又成立了“畹町经济开发区涉外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和“畹町经济开发区涉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组织机构健全,为开展好涉外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是在矛盾纠纷排查中,坚持每月一排查的工作制度,及时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在排查方式上,坚持因地因人因事制宜,逐村、逐社区进行摸排梳理,努力做到不漏人、不漏事、不漏隐患,在排查范围上,既兼顾一般,也突出重点,经常深入到外籍用工企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共开展排查8次,出动人力240人次,车辆 104辆次,排查出矛盾隐患4件。二是对辖区内、边境的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及时调处,防止矛盾纠纷激化上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0件,调处成功28件,调处成功率93 %,努力把边境一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由于畹町地处边境一线,边民在长期的通婚互市中建立了深厚的“胞波情谊”,形成了一些亲缘关系,一些境外有亲缘关系的“特殊人群”回来后,都会与境外亲戚朋友来往走动或互通电话进行联系,为将“特殊人群”帮教、管控工作帮教工作做好、做细,2013年畹町司法所对辖区内46名刑满释放人员逐个排摸两次,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并与刑释解教人员逐个签订帮教协议书,做到跟踪帮教,责任到人,对刑释解教人员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卡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回访制度,掌握了他们的去向、从事的职业和思想状况等,应建立并已建立帮教的有46人,帮教率达100%,针对农村户口的安置率达到100%,共走访刑满释放人员255人次,通过走访及时掌握帮教对象的近期表现及思想动态,预防和减少帮教对象重新违法犯罪。
今年1至8月,一是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5次,向居民、边民发放宣传资料7500余份,《普法简报》20期,主要宣传了《禁毒法》、《戒毒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打造边境线法治文化长廊,在搞好原有法制宣传栏的基础上,又在村民密集地段设置永久性“畹町法治走边关普法三字经”宣传栏一块;在境内外边民密集的一公里界碑便道旁设置永久性中缅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法》宣传栏一块。
在日常的法律服务工作中,司法所要求每位法律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准违规办案,并将法律援助业务范围、工作职责、执业纪律用缅、中两种文字上墙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针对畹町经济开发区现在矛盾较多的特点,畹町司法所对难以调解的纠纷,都免费提供法律援助进行诉讼,目的是减少矛盾激化,促进边境一线和谐稳定。今年1至7月法律服务所共接待法律咨询人员85人次,办理司法见证14件,办理援助案件8件。
在云南省司法厅、德宏州司法局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畹町“国门”司法所和第二批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工作已经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今后,畹町司法所将继续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边境一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云南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瑞丽市开发开放试验区和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边境一线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云南政法委:要肩负起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
·云南检察院举行专题教育活动交流大会
·云南玉溪峨山:网格化加强辖区巡逻防范工作
·云南玉溪红塔分局组织开展警务实战技能培训活动
·云南怒江政法委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云南西双版纳政法委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云南西双版纳政法委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云南丽江市领导调研平安法治建设工作
·云南:推动全省政法工作发展进步
·云南怒江政法委认真传达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云南司法厅党委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
·云南文山州“法律八进”活动深入开展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