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十室”
派出所按功能重新划分为接待群众、办案、办公和生活4个区域,而办案区又分为询问室、候问室、醒酒室等10个功能室,“四区十室”在日常警务工作中体现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果。
“三位一体”
2014年初,福建厦门警方明确打造公安公众服务网、公安微博群、公安微信群“三位一体”网上为民服务平台的新媒体建设思路,形成“两微一网三位一体”发展新模式。
过硬队伍
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按照“五个过硬”要求,采取战训结合、在岗培训、旁听庭审、专题教育活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培训,提高民警素质,打造过硬队伍。
近几年,福建省厦门市警方一直致力于法治公安建设,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从细节主打便民服务“民生牌”。对内凝聚警心,加强队伍管理,对外树立形象,创新惠民机制。1999年至2013年的15年间,厦门市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有13年位居全省第一。
改善软硬件以全新面貌服务群众
从2010年年底开始,福建省厦门市51个派出所悄然发生了变化:户口办理和报警办案区域分开了,户籍室与群众相隔的玻璃窗卸掉了,民警的工作台变低了,群众可以坐着与民警面对面办事了,派出所的办事效率也更高了。这就是当时厦门市公安局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的“四区十室”建设,派出所按功能重新划分为接待群众、办案、办公和生活4个区域,而办案区又分为询问室、候问室、醒酒室等10个功能室。改造后的派出所以全新面貌与群众见面,即在办公区增加了便民告知手册、电子告知屏幕和表格填写范例等便民、利民举措,在办案区增加了同步录音录像,有效地保障执法安全和犯罪嫌疑人的人权。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完善和改建,“四区十室”在日常警务工作中体现出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果,民警执法更为规范,为民办事效率也逐渐提高。我市警方通过加强执法场所规范建设、执法信息化建设和加大便民服务举措贯彻“法治公安”,而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
“指尖对话”警务工作“潮”起来
网络时代,一台手机就可以与警察“指尖对话”。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设是近年来法治公安的创新形式。2012年10月,厦门市警方开通了第一个公安微信公众账号,到现在为止,厦门市公安局已经开通公安微信49个,粉丝达到45万多人,建立了涵盖各个警种、各个对外窗口单位的综合性微信平台、专业微信平台和社区警务微信平台。这些微信平台主打便民服务的“民生牌”,在密切警民关系、扩大服务领域、回应群众诉求、宣传公安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
2014年年初,福建厦门市警方又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公安公众服务网、公安微博群、公安微信群“三位一体”网上为民服务平台的新媒体建设思路,形成了“两微一网三位一体”发展新模式。同时,厦门市公安局各单位还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微信运营策略,着力塑造符合各单位微信平台文化特性的、富有个性化及原创性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巩固微信资讯发布功能,加强微信互动办事功能,重视民意评估功能,从而达到抢占舆论阵地、提升政务信息辐射力,以及加强政务信息传送有效性的作用。
目前,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三个平台同步发布警务信息,快速收集网民关注重点,总结归纳,为领导决策服务;同时依托公安公众服务网,将服务网上的办事指南、机构信息、后台数据植入到微信平台中,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指尖”服务。厦门市公安局“微警务”通过人工回答、办理各类问题一万五千多件,收到各类意见和建议四千多条。厦门市交警支队的“厦门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微信订阅量达到38 万多人次,在全国首推智能实时路况查询、交通拥堵上报、微信查交通违法等功能。
提高民警素质打造过硬队伍
法治公安需要不断提升民警素质。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对民警的业务素质培养,致力打造过硬队伍。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五个过硬”要求,采取战训结合、在岗培训、旁听庭审、专题教育活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培训。坚持以考促学,考核未达标的,不列入职务晋升对象,不得参评年度综合嘉奖以上奖励,不能评定为优秀公务员和先进等次,考核成绩前列的,给予记功嘉奖。今年,厦门市公安局民警全部通过执法资格基本级和中级考试。
除了“大锅”培养,各公安分局还准备了“小灶”单训,如思明公安分局开设“执法规范化建设计时补习班”,翔安公安分局开设“明星民警小课堂”。
·杭州余姚铁警旁听庭审增强执法规范意识
·吉林: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推进执法规范建设
·江西湖口公安局组织现场执法规范年活动考试
·西藏检察机关开展“执法规范推进年”活动
·公安部执法规范检查组走进湖北、陕西、吉林
·狠抓执法规范,打造过硬品牌
·狠抓执法规范,打造过硬品牌
·用执法规范赢得人民群众对检察的公信
·[视频]辽宁出台全国首个城管文明执法规范
·青海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
·“微博退警”中的执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