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余杭:“服务民生法治行”实事工程成效显著

2014-10-24 14:41: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浙江省司法网 

  浙江省余杭区司法局、区依法治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围绕该区重点项目建设,整合、优选一批涉及民生热点领域的工作项目,打造“服务民生法治行”实事工程,推动法治建设服务民生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2009年以来,已累计推出了“企业欠薪防范机制”、“环境污染整治”、“1+X”立体化人民调解格局等60余个实事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把好一个关口。科学选题,把好立项关,源头上确保了项目质量。围绕中心立题,根据余杭区内重点工作确立相应项目,着重发挥法治保障发展的功能;直击短板破题,根据历年“余杭法治指数”评审的民意调查和专家论证环节中,群众、专家指出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开展项目遴选;聚焦民意点题,对余杭区两会提案议案、媒体监督案件中萃取群众呼声较高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结合领导干部接访、“进村入企”等走访活动中排摸出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筛选,增补至候选项目。

  二是抓住两个环节。一方面,抓服务环节。余杭区“服务民生法治行”工作立足“化民忧、讲明权、促民利、保民安”四个方面抓服务。期间,积极探索制定如《法律援助质量标准》《基层司法所公共服务标准》等地方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规范化。全力依托“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确保服务透明化。不断创新与时代接轨的服务载体,确保服务多元化。另一方面,抓监督环节。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项目确定后,抓好方案细化和任务执行,重点活动提前预告、工作进度定期通报等。加强日常信息督查和情况跟踪,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年度法治余杭建设考核。对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项目,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依托年中的“余杭法治指数”评估和年底的法治余杭建设考核民意调查,对民调反映进展不佳、意见强烈的项目,列入次年整改内容。

  三是促进三个结合。多平台结合。余杭区司法局依托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网上法律服务中心以及司法行政驻法院综合工作室,建立了“两中心一平台”,全力打造余杭区公共法律服务综合平台。多部门结合。对涉及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执法项目,实行部门联动,形成规模效应,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多信息结合。项目同时推进注重信息联网和实时互动,建立了成员单位相互链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将工作推进由过去的部门单位唱“独角戏”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报道

·浙江余杭:“服务民生法治行”实事工程成效显著
·浙江余杭临平:制定实施意见规范减刑假释出庭案件办理
·浙江余杭拘留所:抢占先机就地化解矛盾 所遇矛盾不回避不让怨气带回家
·浙江:全省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推进会在杭州召开
·浙江:深度解读“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 法治建设篇
·浙江舟山司法局服务渔农村股份制改革 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浙江舟山司法局服务渔农村股份制改革 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浙江龙湾司法局着力积蓄法治能量 释放四项红利
·浙江北仑司法局打造“四大平台” 深入推进司法行政帮扶企业工作
·浙江衢州司法局“三个入手”推进社区矫正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建设
·浙江绍兴司法局“司法行政学堂”顺利开讲
·浙江江山出入境:百姓喜爱的“文化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