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云南

云南易门:农村“双语小喇叭”播出“交通安全好声音”

2014-10-24 09:08: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 

    “各位乡亲,大家好,‘彝乡之声’开始广播了,今天的‘文明交通乡村行’要给大家讲讲拖拉机载人的危害……”10月中旬的一天,走进云南省易门县铜厂彝族自治乡,一进村就听见小喇叭在广播,先用汉语广播,接着又用彝语广播。一年来,易门县已有8.3万农村群众接受了“双语”模式交通安全教育,易门县公安局局长杨兴龙介绍,自“小喇叭”进入农村村寨以来,村民的文明交通意识明显提高,全县农村地区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1.78%、50%、10.8%和4.05%,一年来未发生1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双语小喇叭”播放出了“交通安全好声音”。

    辖区乡镇村村开通“小喇叭”

    易门县山区面积达98%,辖区内道路交通状况极为复杂。据统计,近3年来,全县80%的交通事故都涉及到农村,这与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设施差有直接联系。

    怎样突破以往单一、枯燥的交通安全宣传模式,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参与到交通安全宣传中来?去年9月,易门县公安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村村通”广播和中小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为平台,在全县推出“小喇叭”交通安全宣传,让交通安全知识走进家家户户、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中小学校园。

    今年5月20日,针对“小喇叭”前期投入使用产生的效果,易门县公安局又与广电、教育、文化等多个部门联动,出台了《农村地区建立交通安全广播宣传站(室)实施方案》《各乡镇、街道办交通安全广播站考核办法》等规定,明确提出将交通安全广播站建设纳入乡镇年度效能建设考核,作为文明乡镇(村)创建评选的条件。同时,加强对村委会主任、站长、广播员的培训,提高广播站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目前,全县7个乡镇已建成交通安全广播站681个,遍及辖区内的村村寨寨。

    每天交通安全广播不少于半小时

    易门县总人口17万,有哈尼族、彝族、苗族、白族等22个少数民族,农村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到74%。每天7时、12时、18时3个时间段,全县681个交通安全广播站都会同步广播交通安全知识,每次时间不少于10分钟,如遇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便采用直播方式进行播报,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事故的详情。每逢集日、民俗庆典日等,广播站有针对性地增加安全专题播报。

    为让有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能听懂广播内容,交警大队推出了“双语”广播,请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群众走进广播站,配合播音员一起播报,把交通安全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

    易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和派出所加强联系,把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交通违法类型等提供给广播站,滚动式、循环式对群众进行播报,及时警醒提示。

    “听到小喇叭,就觉得有个交警站在我的面前,教我哪个能做,哪个不能违反,现在一天听不到广播响,都有些不习惯了。”易门县村民普向阳说。今年年初以来,易门交警大队共编写交通安全专题25期,制作音频文件12个、交通安全法规知识近千条提供给广播站,共播出交通安全节目近160小时,中小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共播出540次近100个小时,交通安全宣传遍布全县64所中小学,近26000名在校学生都接受了交通安全教育。

    (记者 马燕 罗力生 通讯员 冯亚金)

[责任编辑:闵玥]
相关报道

·云南全省探索戒毒新模式 破解复吸率高难题
·云南探索戒毒新模式 破解复吸率高难题
·云南丽江:川滇禁毒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云南剑川:在派出所增设兼职消防员 配备消防车
·云南依法行政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揭牌成立
·云南首家“依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落户昆明中院

·云南首家“依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落户昆明中院
·云南昆明监狱教服刑人员每周练太极操
·云南普洱召开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云南高院出台意见指导灾区法院救灾和重建
·云南昆明市检察院未检法制教育课走进校园
·云南昆明成立贫困少数民族公益法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