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我摸索出了居民身份证“五簿一册”的管理方法,总结创新了“三清、四知、六熟”工作法。因此,我们所被评为全市“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992年8月,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皖北地区的青龙山派出所工作,成为一名户籍民警。派出所坐落在淮北煤矿产区,院子不大,一排10间平房,外加一个花坛,到了花开的季节,香气袭人,蜂飞蝶舞。
我们所辖区有常住人口9000多人,一条运煤的铁路从辖区穿过,很自然地将辖区分为南北两个片区。铁路以北是选煤厂区和居民区,有18栋老旧的工房,附近居民都习惯地称之为“18栋”。不久,随着选煤厂的效益越来越好,为彻底改变职工的居住条件,将“18栋”拆除,新建了13栋新楼房。
在新房分配的那段时间,正赶上户籍管理由传统的手工办理升级为计算机系统管理,我加班加点地录入人口信息,整理、核对、修改数据(见右图),还经常和居委会的大姐一起到居民家中走访核对信息。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我摸索出了居民身份证“五簿一册”的管理方法,总结创新了“三清、四知、六熟”工作法。因此,在年底全市派出所工作评比中,我们所被评为“优质服务窗口”,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辖区群众的认可。
铁路以南是选煤厂工房和焦化厂居民区,该地区因为有青龙山火车站,治安状况复杂,邻里纠纷、打架斗殴和盗窃案件时有发生。居委会的李主任50多岁,说话风趣幽默,在居民中威信很高,工作方法有一套。只要遇上民警没办法单独处置的矛盾纠纷,李主任肯定会出手帮忙,大多情况下,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派出所共有6名民警,家住的离所都比较远,中午根本没办法回家吃饭。为此,所里办起了小食堂,卖菜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我这个女同志身上。每天上午处理完窗口的工作,我就急忙赶到菜市场买菜。慢慢地,与卖菜的商贩们也熟悉起来,他们见到我就会主动打招呼,纯朴又热情。有时,为了改善伙食,所长老许会特意交代我买条草鱼,由他亲自下厨做最拿手的红烧草鱼。热腾腾的饭菜被端上桌,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享受着难得的美好时光。
还记得,派出所当时只有一辆军用吉普车,为方便大家上下班,所里为我们每人配备了一辆自行车。照顾我是女同志,特意为我买了一辆崭新的上海“永久”牌自行车,引得男同事好不眼馋。也因为离家远,工作忙起来时总是没办法回家,当时儿子刚满2岁,为了能让我与儿子见面,在县城工作的爱人下班后就会带着儿子到派出所看我。每当看到他们爷儿俩出现,我的所有疲惫就会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感动和幸福。有趣的是,一天夜里我们所根据群众举报,抓获了一个偷煤的窃贼,我爱人也跟着当了一回编外警察忙到了半夜。
时光匆匆而过,平凡而温馨,忙碌又充实。1999年2月,我被调到分局治安科任副科长,主要负责派出所基础工作,我会经常下到派出所,每次到青龙山派出所都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亲切又温暖。
青龙山,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那里,一个我永远无法忘怀的地方。
(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