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来稿选登

浙江司法行政用亲民方式传递法治理念

2014-10-23 14:20:3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平安浙江网 

  微博、微信、微电影,在讲述生动故事的同时,传递法治理念,新时代的普法工作是那么亲切而有朝气;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全省,行业调委会的“娘舅”们懂法又懂专业,化解纠纷依法讲理不伤和气;定期到社区坐诊,百姓家门口的律师叫得应;文件规章出台,律师先行把关,法律顾问助推依法行政……在浙江,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从稚气孩童到鹤发老者,学法用法守法蔚然成风,法治正在成为5000多万浙江人的共识。

  为官先要学法,为政要会用法。建设法治浙江8年以来,浙江省一直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2008年一个深秋的早晨,浙江省首次“省管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拉开帷幕。参加首批考试的,都是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安静的校园里,他们或默默审读,或锁眉思考,一举一动之中透着一股认真劲儿。那一年,全省近1500名省管干部,分类分批参加了这项闭卷的法律考试。考试成绩和学法用法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考核范畴,作为领导干部任职、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这一举措,在全国开了先河。

  如今在浙江,普法茶楼、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街区等特色法治宣传教育场所随处可见,普法微信、微博、手机报、微电影等新媒体方兴未艾。浙江省普法正在实现从灌输式向渗透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从“小普法”向“大普法”的转变,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不断增强。

  今年4月的一个晚上,衢州市的南湖广场上,传来声声喝彩。小品《塘水清清》将“五水共治”法律知识与幽默的本地方言相结合;道情表演《“五水共治”真重要》将法律服务“五水共治”的举措进行了朗朗上口的演绎……这项由衢州司法局精心打造的“五水共治”法制文艺大篷车巡演活动,从4 月持续到10月,深入全市70多个乡镇、村(社)区,通过法制文艺表演、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宣传“五水共治”相关法律法规,广泛调动了群众参与和支持“五水共治”的积极性。

  随着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公民权利行使越来越有序。如今,全省90%以上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制度;所有行政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95%的村已达到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推进,80%村(社区)被评为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676个村(社区)成为省级或全国“民主法治村(社区)”。这些,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遍布村(社区)以及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已经成为推进政府法治建设的生力军。为处理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汉都村的一起茶山承包合同纠纷,汉都村的法律顾问周律师走了十多里崎岖山路到实地察看,走访茶山承包人和村里群众,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然后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提出法律分析意见和建议,最终圆满解决了纠纷。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的丁兴律师担任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顾问11年,参与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讨论以及出台前的合法性审查等工作,是管委会不可或缺的“法律智囊”。

  随着法治触角不断延伸,法律服务保障越来越有效。目前,浙江省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去年为群众办理各类法律事务54万件; 建立人民调解组织4.5万余个,其中村、居(社区)、乡镇(街道)调委会建设实现全覆盖,去年调解矛盾纠纷60余万件,成功率达98.4%; 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依法治企”活动,“送法进企业”、“法律体检”等特色法律服务,帮助成千上万家企业化解了大量法律风险,“诚信守法企业”创建等法治实践活动,成为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载体。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正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逐步凝聚成人人参与、惠及人人的全社会法治风尚。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