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2月16日至今,在莲花公寓担任17年社区民警的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桃浦派出所民警陈德骅先后赡养了21位孤寡老人。他为了帮扶老人和社区困难群众自掏腰包超过30万元。有些老人希望把名下的房产作为遗产留给陈德骅,但这些好意都被陈德骅一一拒绝。
从警18年,陈德骅先后获得全国公安机关“最美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诸多殊荣。正如陈德骅所言,“在中国,警察叫‘人民警察’,‘人民’二字时刻提醒我,要自始至终为人民服务。”陈德骅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诠释了“人民”二字。
用真情打开工作局面
1997年2月16日,桃浦镇莲花公寓居委会刚成立,陈德骅就到岗了。成为社区民警之初,陈德骅和小区居民一样,都有点被“发配”的意味,他用“孤岛”来形容当时的莲花公寓。小区的房子质量不行,有的墙上有裂缝甚至有的阳台整个掉下来。“来这里住的人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加上生活设施不完备,居民纠纷矛盾不断。”
那时,莲花公寓居委会只有3个人,加上陈德骅,工作从早到晚忙不停,还摸不着头绪,“那时候我也有怨言,但是没办法啊,既然来了,就要把工作做好啊!”
随着工作的深入,陈德骅发现小区里老人多,其中不少是孤老。一次日常巡逻,陈德骅看到一个孩子咬了一半的饭团掉在地上,一位老人擦了几下就往嘴里送。陈德骅后来了解到,这位独居的杨老太家里6个子女都不愿赡养她,导致老人晚年凄凉。于是,陈德骅逐个找杨老太的子女谈话,却一个也说不通。最终,陈德骅建议老人走司法途径,并提议普陀区人民法院把“流动法庭”开进莲花公寓。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让这6个子女共同出资把老人送进敬老院。此后,陈德骅每月都去看望杨老太。
陈德骅帮助小区孤老的消息传开后,他的工作开始变得好做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帮这些老人?我有饭吃,他们饿着,我能不给吗?老人有困难,我就帮帮忙。没想到帮助了一些老人以后,很多居民都来帮助我,这成为我们解决整个莲花公寓矛盾多发问题的突破口。”
老人们“集体上访”请他留下
上任3年后,派出所领导体恤陈德骅工作辛苦,考虑让他调离这个“折腾岗位”。没想到老人们闻讯集体到派出所“上访”,软磨硬缠要他留下来,就这样陈德骅留了下来。
17年来,陈德骅先后赡养的“父母”有21位,在孤老潘日署和董儒贤过世后,现在还有19位。2002年,潘日署搬来莲花公寓,每月280元的社会救助金是他唯一的生活来源。有一次,潘日署被诊断为“开放性肺结核且半个肺部已病变”,较多的治疗费用让他头疼不已。最后是陈德骅拿出了近万元给潘老使用。出院后,潘老要认陈德骅做儿子,甚至激动得要跪在陈德骅面前。陈德骅急忙扶起了老人,“爸,我一直是您的儿子呀。”自此,陈德骅给潘老安装煤气、空调、纱窗、电话……只要潘老一个电话,陈德骅随叫随到。
居委会干部林海明透露,潘日署有一次便秘,3天没有排便,“潘老脸色煞白,还一个劲叨叨‘胸口闷,就快死了’,陈德骅赶到老潘家,突然卷起袖管说‘爸,让儿子帮您吧,我不怕脏’。我们当时都震惊了!他用手把大便一点一点抠出来。这,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2009年12月27日潘日署去世。临终前,老人要把钻戒和房子给陈德骅。但陈德骅没有接受,他把钻戒上交了分局,房子后来由桃浦镇政府接管。很多孤老都表示,要把房子给陈德骅,要让他去公证,但陈德骅都没有接受,“不能拿,拿了就不对了。我不想要回报,想回报这事就搞不好了。”现在,每逢清明、冬至,陈德骅会带着妻子、女儿去松鹤墓园等墓地,为潘日署和其他过世的孤老扫墓。
17年除夕夜都是陪着孤老“过年”
2005年底,陈德骅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小轿车带老人看病不方便啊,带着轮椅、脸盆,老人还要上下车,车子大些方便。”陈德骅说,这车除了喇叭不响,其他都响,但车子被小区居民封为“凯迪拉克”。陈德骅还乐呵呵地说:“那时买的是二手车,加牌照在一起6万块,现在赚了。”
外滩、东方明珠、豫园、南翔古猗园、辰山植物园……陈德骅开车带着老人们,去了不少他们一生都未曾到过的景点。
派出所同事帮陈德骅算过账,他在岗多年,自费为老人和社区困难群众花的钱加起来超过30万元。普陀分局政治部主任王永明告诉记者,除了每年夏天送西瓜,还有中秋组织出游、除夕请吃年夜饭等“固定项目”。
17年来,陈德骅不曾在家里过年。每逢除夕夜,他都是跟孤老们一起吃年夜饭。陈德骅的妻子是浦东分局的刑警。如果不执行任务,妻子和女儿就和他一起陪孤老们过年。陈德骅说:“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说没有坚持,我都是自然而然就做到了。”
“就算退休了也会来”
目前,共有2836户8000多名居民在莲花公寓居住。除了帮助孤老,陈德骅还发动小区165名退休党员、300多名在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工作,扶危帮困、治安联防、化解纠纷;他组建了由126人组成的治安网络信息员队伍。目前,参与群防群治工作人员已达到社区居民的15%以上。
今年56岁的陈德骅离退休还有4年,不过,莲花公寓的居民们已经纷纷表示,“我不想他走”。陈德骅回答他们,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居民有需要,“就算退休了也会来”。
“干我们这一行的,在国外叫警察,在中国叫‘人民警察’,‘人民’二字时刻提醒我,要自始至终为人民服务。”这句话,陈德骅说了半辈子,更做了半辈子。如今,走在小区里,孩子们会亲切地喊他一声“陈伯伯”,姑娘小伙爱叫他“陈阿哥”,老人们则会大老远和他打招呼,就像看见自己儿子一样。
面孔
陈德骅,男,中共党员,1958年9月出生,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桃浦派出所第一警务区社区民警。
陈德骅扎根基层一线,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甘于清苦,乐于平淡,不计得失,默默奉献。在莲花公寓工作期间,他迎来送往一批批居民,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孝亲敬老的激情和责任,他用自己的点滴奉献、坚定执着,将孝亲敬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陈德骅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最美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成绩突出个人”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声音
“2000年我到莲花公寓居民区工作,陈德骅就是负责这个小区的社区民警。这么多年,他做人做事没有变过,他在小区的‘角色’却在不断变化,但他始终是社区里可靠的‘肩膀’。”
——莲花公寓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梁慧丽
(记者 吴艺 通讯员 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