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随笔

珍惜

2014-10-22 15:04:3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正义网 

    一个月前,一次例行的体检,妻子被检出右胸内有一个13毫米大的肿块,到乳腺科做进一步检查,医生提出两种方案:一是继续观察,二是手术切除。

    拿着检查报告单,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走进了乳腺科主任的办公室。主任虽是个70后,但说起话来却是慢条斯理,逻辑性强。他告诉我,各种检查只能证明肿块的存在,但肿块的性质仍无法确定。最好的办法还是手术,将肿块取出,进行病理切片后,最终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观察固然可以免受手术之苦,但肿块一旦长大,就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听完主任的意见,妻子连忙向单位请假。以最快的速度办理了住院手续。

    跟着护士,来到妻子的病床前,环顾四周,全是穿着睡衣,留着光头的女性。一问,均是乳腺癌患者。年龄大的六十多岁,年轻的只有三十出头。她们看见新来的患者,都热情地与妻子打着招呼,询问着妻子的病情。

    为了稳定妻子的情绪,让其有个放松的心态,我向医生提出,家就在附近,能否留个床位,回家居住。每天来院完成各种检查。想不到竟获批准。接下来的三天里,我陪着妻子完成了手术前的各项检查:彩超、钼靶、抽血……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心情也变得也日益焦虑紧张。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和妻子与同病房的的病友也逐渐熟悉起来。

    邻床的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女性,脸上一丝血色都没有,但苍白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交谈中得知,她在一家大型超市当售货员,每天工作时间十个小时,不仅节奏快而且强度大。下班后,筋疲力尽的她还要照顾孩子,操持家务。为了改善家境,每次单位加班,她总是抢着报名。长期超负荷的劳做,使她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经常必须深夜喝上一杯白酒才能入睡。去年,她洗澡时发现胸部出现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当时也没放在心上,也没时间去医院检查。过年时,劳累了一整年的她,彻底放松下来。整天与亲朋好友们吃饭喝酒、熬夜打牌。过完春节,她突然发现胸内的肿块迅速地长大,而且身上奇痒难忍,联想到平时全身莫名的乏力感。这才到了医院就诊。医生一看她的检验单,立即让她住院,并几乎肯定地告诉她胸内肿块的性质:恶性肿瘤。

    手术摘除,两个疗程的化疗。便有了现在坐在我们面前的头发掉光,面色苍白的她。比妻子还小三岁,刚满四十二岁的她,看上去却像五十开外的人。

    对面床上也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容貌秀丽,皮肤白皙。她不时地过来安慰妻子:“你应该是纤维瘤,放宽心,你们住在市里,摘除了就可以回家了。”

    她来自三十公里外的一个县城,是一位从教近二十年的教师,去年体检时被查出双胸出现肿块,县医院认为是纤维瘤,让她观察一段时间。过了三个月,她和丈夫越想越不踏实,来到市医院进一步检查。经诊断发现是早期乳腺癌。医生告诉她若早来三个月,属原发性,采取手术切除即可。而现在手术后必须进行五个疗程的化疗,每个疗程五天。她刚做完一个疗程。每当谈起她的病情,她身边的丈夫便会误诊和延误而懊悔不已。嘴里总是喃喃地说着:当时为什么不早点来呢?早来了就好了,还要受这个罪。

    更令人感慨的是,相邻的两个病房内,竟然住着来自同一个县城的四五位癌症患者。她们原本就彼此熟悉,想不到因为癌症,会在同一各医院里相聚。问起患病前有什么症状时,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忙和累。年龄大都四十岁左右,单位上的骨干,家庭中的支柱。加上不甘落后的性格,上班时有忙不完的工作,下班后有做不完的家务。上有老下有小,每天整个人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刚想喘口气,生活与工作中各式各样的琐事逼着你再次启动,只得咬紧牙关硬顶着。长年累月,日复一日,直至身体亮起红灯。

    面对比自己年轻的癌症患者,不禁想起了主任在妻子入院时对我说过的一番话:四十多岁正是一个人干事的年龄,也是身体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其实细想一下,事业也好,生活也罢。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和基础——健康。离开这个前提和基础,事业再发达,生活再富足,一切都归于零。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越来越重的生活压力,我们能想的或许只有淡定,压力面前保持平和的心境。能做的或许只有珍惜,珍惜眼前平淡的生活。

    手术那天,我扶着妻子坐上轮椅,望着护士将她缓缓地推进手术室的铁门。铁门关上的那一刻,我在心中默默地为她祈祷。手术室外,聚集着二三十位病人家属,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焦虑无助的神情。在漫长而紧张的等待中,许多人体力不支,索性就坐在地上。每当一名患者从手术室中,家属们便会一涌而上。

    在妻子被推进手术室后不久,又有一名年轻的女性被推了进去。他的丈夫是一位高大英俊的年轻人,与我并排站在手术室门前,我和他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以此缓解彼此的焦虑。半个小时后,铁门终于打开,护士推着妻子出来,并告诉我,病人在病房内休息二十分钟,不要走动。

    扶着妻子在病床上躺好,由于紧张,她的脸色变得苍白。原本说好手术结束就可回家休息,现在却要待20分钟。问医生得知,肿块已送病理室化验,需用时20分钟。20分钟后若无通知,肿块就是良性。

    短短的20分钟的等待,对我和妻子来说却是一种漫长的煎熬。邻床的几位患者也和我们一起静静地等待。终于有一位患者提醒:半个小时了,没事了。我连忙收拾东西,搀扶着妻子走出病房。出门时,迎面碰上刚才那位年轻的丈夫,他的妻子刚完成手术。他疑惑地问我为什么要等20分钟,得到我的回答后,他立即伸出手来与我紧紧握手,连声说道: 恭喜你,恭喜你们。

    与他握手的一刹那,我感到他的手上全是汗水。

    我和妻子与病友们挥手告别,站在缓缓下行的电梯里,我突然想起了龚玥的那首《数天数》,一个人的一生看似漫长,但静下心来数一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既使活到百岁,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天。如同歌中唱到的那样“忙忙碌碌,迷迷糊糊,斤斤计较又何苦。何必不能动,才去珍惜每一步。人生苦又短,人间情更长,哪有功夫论短长。”

    扶着妻子坐上回家的出租车上,望着渐渐远去的住院大楼。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 祝愿 那些曾经的病友早日康复,从今以后平和心境,顺势而为。珍惜健康,珍惜生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沈民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