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随笔

牵挂

2014-10-22 15:00:1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正义网 

    伫立在思念的枝头,我牵挂着女儿的喜怒哀乐。

    在食堂吃过饭后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后上网看当天的检察日报。绿海周刊杨东彪《泪的家长里短》的文章勾起了我的眼泪。我捂着嘴,避免哭出声来,惊动了周边办公室的同事,可是眼泪串串掉在笔记本电脑上,赶紧用纸巾拭去。我的泪点太低,这点我自己很清楚。

    眼泪在飞,这是动情的眼泪,让我触“文”生情的原因是我想起了远在欧洲的女儿。女儿高中毕业保送浙江大学,在竺可桢学院金融实验班就读4年,毕业时得以保送浙大研究生,可她非要去欧洲读书,做“国际化人才”,吃苦受累心甘情愿,我只得应允。

    从小她就瘦弱, “放在手里怕跑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那年离开我们出国时在机场,看着羸弱的她头也不回走进登机口大门时,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然后看着那架客机腾空而起,飞的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当时从机场回到家,我就在电脑前写了几句话: 你习惯了课堂的朗朗书声,你习惯了灯下的笔墨书香,当载你远航的客机在跑道上徐徐滑动的时候,踏板上满是儿行万里母担忧。

    女儿大学毕业就出国读研6年多了,只在那年春节回家了一次,在家呆了不到20天。距她登机回校的前两天,石家庄遭遇大雪,我上班摔了一跤小腿居然骨裂,只得躺在床上目送她出门。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基层公务员,没有多少积蓄,好在女儿的研究生学费减免又有奖学金,所以她出国读书经济上没有压力。女儿很要强,在那里边读书边替" border="0" />教授辅导本科生,做到了自给自足。她研究生以优异成绩毕业,接着又在那所大学做了三年助教。今年她力克群雄,被当地一家世界500强银行招聘,也算实现了进入国外知名金融大公司培养锻炼自己的愿望。

    夜很深,孤独的女儿站在窗口,身边的同学、朋友都一个个纷纷离去,那种无助,彷徨萦绕着她,可是待第二天早晨,天空依然蔚蓝,阳光依旧温暖。

    这几年,女儿和我经常在网上视频聊天,可究竟是远隔万里,日思夜想。我经常梦到女儿,在大街上远远的一个和女儿相似的背影也会占住我的眼睛,直到这个背影望不到了,才会收回目光。“相见时难别亦难”,种种牵挂皆在不言中。

    昨天是女儿的生日,思念的潮水就一直涌动在我心中,绿海周刊的这一则小文,又“赚”出了我“廉价”的眼泪。

    记得以前我母亲曾对我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现在女儿正是“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的年纪,对于母亲的思念、惦记的“眼泪在飞”可能不能理解,也不去理解,我只能自己去换位思考,站在女儿的角度设想她的处境、她的思忖。

    女儿啊,不管女儿长多大,在妈妈面前永远是孩子;不管女儿离家多远,都是妈妈永远的牵挂。在所有的牵挂里,我们的岁月就这样悄悄老去。

    人生就是无数的牵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看斜阳,落又回,月明星稀,为伊牵挂人憔悴。

    (李浣 石家庄市新华区检察院)

[责任编辑: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