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潘少锋做客腾讯网、公安部网站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候选人访谈节目,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艰苦环境下完成维和任务
主持人:2004年你参加海地维和获得了联合国和平勋章,面对疾病的打击,坚持边工作边治疗,将法语版的《联合国维和警察手册》译成了中文;凭着对警察这份职业的热爱,战胜病魔,2009年重回工作岗位。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些经历?
潘少锋:我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1992年,我如愿考上了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法语专业,毕业后,放弃了高薪工作,回到故乡南宁,在基层派出所当了一名社区民警,同时,还继续坚持学习外语。1998年,我被调到出入境管理部门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外事警察。
主持人:请讲一讲在海地维和的经历。
潘少锋:2004年,中国准备派出首批维和警察防暴队参加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任务。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有幸作为法语执勤联络官加入到这支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中。
到了海地之后,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建设营地。当时海地自然环境极为恶劣,气候也非常炎热。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120余名队员在联合国安排的废弃仓库里建好了营地。
主持人:整个维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潘少锋:危险经常遇到。海地有5万余支枪散落在民间,各种武装派别很多,枪声每天都有。我经历过三四次枪战,其中最危险的一次,我们在街头巡逻时,联合国驻海地特派团总部通过步话机指示我们,在某个区有两个其他国家的维和警察遭遇到当地武装分子的伏击,请求我们过去支援。当时我和战友驾驶着装甲车到了现场。我们把装甲车拦在武装分子开枪的方向,按照战术对这些维和警察进行救援。当最后一名维和警察跳上装甲车时,几十发子弹打在我们救援的位置。
病榻上坚持完成翻译工作
主持人:回国之后,听说你身患重病,与死神擦肩而过。对于自己的病情,你之前都不知道吗?
潘少锋:在海地维和的后期,身体确实出现过一些状况,时不时地发低烧。当时我没有太在意,以为是执行任务太累了,直到回来以后,经过医院确诊,我才知道自己患上的是一种叫做重症肌无力的病症。血液更换、血液渗透、激素治疗、免疫制剂治疗、切除胸腺……我经历了痛苦的治疗过程。
主持人:在整个生病过程中,你边工作边治疗,是什么支撑着你坚持下去?
潘少锋:我没有把自己当成病人。我热爱警察这个职业,虽然说我生病了,不能跑外勤,不能现场处理事情,但是我可以做一些文字的工作。于是我就把从海地带回的一些法文版维和资料,尝试着翻译成中文。
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获称“外事110”
主持人:在南宁,大家都叫你“外事110”,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潘少锋:这是外国朋友对我的一个称呼。外事警察所做的事情关系着国家的形象。这些年来,我用真心对待帮助外国友人,久而久之,他们在南宁生活中,遇到难题都会打我的电话,我的电话就这样流传出去,他们就把我叫做“外事110”。
主持人:看来你在南宁市的外国人群体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平时工作中,你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吗?
潘少锋:靠我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单靠我们出入境的这些外管民警也是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就想着将群众工作的理念引入到出入境外管服务工作当中。我们动员南宁市高校的50余名外语教师,协助我们进行翻译工作。同时还组建了200余人的外管联络员队伍,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主持人:你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已有5年多的时间,在未来的道路上,你将怎样继续圆警察梦?
潘少锋:虽然一路过来我遇到了一些坎坷,但是在所有人的关心和帮助下,我获得了重生,又可以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为了中国警察的形象,为了社会的安定,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下去。(记者 席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