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咸东社区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年近9旬的周老太膝下无子,只好投奔江西的侄子。前两年,老人领低保需要更换二代身份证,因为人不在西安,换证十分不便。于是,老太太电话里托老邻居找社区民警帮忙。
接下这事的,是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汪勇。周老太人户分离、人又不在本地,办理二代证的手续很麻烦。汪勇没嫌麻烦,他自己掏钱把整理好的材料寄给老人在江西的侄子。随后,他一直盯着申请代办、上传信息到领取证件每一个环节,直到老人收到办好的二代证,顺利领上了低保。
群众有事他总是随叫随到
汪勇是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有个事,他总是随叫随到。社区王老汉改名时,户口本上没有标注,老人用旧名字在银行存的钱无法取出。汪勇得知后,冒着大雨把办好的户口本、证明材料送到了王老汉家。“得知我老伴有心脏病,他连敲门都很轻,怕吓着她。”王老汉说。
采访中,纬什街综合批发市场的个体户李原告诉记者,刚来这做生意时,他对汪勇有抵触情绪。原来,小店刚开业时,汪勇看到店里的屋顶是木质的,要求李原用PVC管子把墙上缠绕的电线套起来,还建议他配一个干粉灭火器。李原嫌花钱,不想照做,汪勇就隔三差五地来店里,像老和尚念经一样催他,还跟他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无奈之下,李原才照着他说的都做了。
这还不完。时隔不久,汪勇又组织辖区70余家商户搞了次消防演练,手把手教大家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当时,大家都有点嫌烦。可过了一段时间,市场隔壁街道失火,烧到了市场这边。汪勇带领大家灭火,商户学到的防火知识全派上了用场。
帮扶过的吸毒人员成了信息员
辖区的吸毒人员是社区民警关注的重点。汪勇的台账对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记录,甚至详细到他们的家庭困难情况。有一次,汪勇把辖区某家属院的吸毒人员杜某送到了戒毒所。可仅仅过了两天,他又起草了一份书面报告,建议把杜某放回来。
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要放他?因为汪勇考虑到了杜某一家的难处。
原来,杜某的妻子马上临产了,她跟婆婆住在没有暖气的老房子里,无人照料,生活困难。于是,汪勇就打了那份报告。杜某回家之后,汪勇天天打电话,向杜某妻子、母亲打听他的情况;杜某也按汪勇的要求,一周给他打一次电话,汇报自己的活动情况。每月例行的见面,汪勇还带杜某去辖区的戒毒康复医院做尿检。汪勇还出面担保,帮杜某在一家卖汽车轮胎的店铺找了份工作。几年过去了,杜某不仅没再复吸,还成了汪勇的信息员,只要发现小区里有“烟民活动”,他就会悄悄给汪勇打个电话。
为“老上访户”解决实际困难
咸东社区有个姓吴的老太太,是个老上访户。汪勇到社区工作后得知,吴某丈夫生前是一名建筑工人,几十年前在一次施工事故中丧生。就丈夫死亡赔偿的问题,吴某三番五次上访告状。汪勇和老太太打交道后发现,老人的实际困难确实很多。
吴老太的儿子薛某早些年同河南农村姑娘小魏非婚同居,生下女儿田田。2007年,薛某因贩毒被判刑,法院将田田的监护权判给了小魏。小魏没有能力抚养,将田田甩给了吴老太太。由于是非婚生子女,田田一直没有户口,马上到了上学的年纪,吴老太着急却没办法。正在服刑的薛某也不安心。
为此,汪勇把田田的情况和吴老太一家的困难向所里和分局反映,又跑前跑后帮忙搜集整理材料、协调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努力,田田的户口问题终于解决,孩子如期上学。民警把事情做到这份上,吴老太还有什么可说的?于是,一个老上访户就此息诉罢访。
■事迹点赞
汪勇,男,43岁,土家族,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他负责的咸东社区连续5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治安案件,有5个小区实现了“零发案”,成为韩森寨地区发案率最低的社区之一。汪勇曾获得“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全省模范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等功各1次。
▲▲▲“上学”
外来务工人员王伟,儿子开学要上三年级,想从老家转学到西安。咸东社区有个咸宁小学,可学校不收插班生。王伟试着跟汪勇说了此事后,没想到汪勇带着他找了几次校长,硬是把这事办成了。
■群众微评
汪哥让我改变了对警察、甚至对这座城市的看法。现在,我已经打算在西安扎下根来。
——外来务工人员王伟
汪勇身上有农家子弟的诚恳与朴实,有军人的雷厉风行,更具备一名优秀人民警察的品德和素质,他把群众放在心上,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收获了最大的快乐。
——十八大代表、咸东社区主任兀宏政
(记者 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