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吉林

吉林九台:创新用人机制结硕果

2014-10-22 08:12: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盘活队伍中的“潜力股”

  吉林九台:创新用人机制队伍建设结硕果

  吉林省九台市检察院是一个不足70人的基层院,但近年来获得的荣誉不少。该院民行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十佳,驻所检察室被评为“全国十大示范检察室”,21项工作中有17项排在长春市检察机关前列……

  “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我院眼睛向内挖掘人才的潜力,激活了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该院检察长焦成千说。

  而人才队伍的“潜力”又是如何盘活的呢?

  “老检察”有了“新头衔”

  2013年初,50岁出头的九台市检察院监所科科长李洪彪被“提拔”到职务犯罪预防局任局长。

  同时,该院领导找到已经退居二线的老干警韩东旭,让他接着干反贪工作,并担任办案组长。

  两年多时间里,该院有7名50岁以上的“老检察”得到“重用”。到处都在讲“年轻干部”,这个院为何起用“老干部”?

  “我院50周岁以上的干部占32%,近5年要退休的就有18人,不发挥老同志作用,案多人少的矛盾就难以解决。”焦成千说,“老同志阅历丰富、经验足,在办案中常常能够‘四两拨千斤’,与年轻同志的活力形成优势互补,可以发挥最大效能。”

  李洪彪是该院专家级人才,业务精,思想新,能力强,办了很多有影响的案件,他带领驻所检察室曾连续八年被评为全省十佳,两次集体立功,并进入全国一流驻所检察室行列。

  到新岗位不久,李洪彪就理清了工作思路,提出预防职务犯罪责任区、审计纪检监察联防区、法律宣传巡视区、法律援助区的“四区”建设机制,成为全省预防工作的“亮点”,使成立不久的预防局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和李洪彪一样,履“新职”的韩东旭拿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拼劲,甚至在节日里都没休息,半年多时间里办理了11起案件。

  “我干检察工作30多年,每个岗位都熟悉。”谈起自己的新角色,韩东旭兴致勃勃,“我们带着年轻人办案,一是给他们当好榜样,二是让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

  从“被分配”到“自主择岗”

  小张是办公室的“笔杆子”,写了十多年材料,他总想“突破自己”,于是向院里提出到业务部门工作的申请。虽然焦成千身边缺“笔杆子”,但他依然同意放人。

  而到反渎局工作时间不久,小张又向院里提出要回到办公室。“跟着办了几个案子才知道,还是搞文字最适合我。”

  “每个人认识自己都需要一个过程,过去干部到什么岗位,都是由院里统一安排,而干部只能被分配,一些人才受到抑制。”焦成千说,“现在的岗位都是干警自己选择,所以一到岗位,就会把热情和才能毫无保留地发挥出来,工作活力也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像小张这样自由选择“岗位”的,在该院已有8名年轻干警,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记者还了解到,为解决部门间人员流动带来的工作不平衡问题,该院还实行了“主副岗”制度,一名人员在担任本部门主岗工作的同时,可兼顾另一个部门的副岗工作,既保证部门间工作的平衡性,又能使人员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给业务骨干“减负”

  公诉科长梁海燕,曾获吉林省检察院“岗位能手”、长春市“优秀公诉人”等荣誉,也创下了一个人对阵27名辩护律师的纪录。

  荣誉虽多,但梁海燕这几年可没少挨累。2013年,她带领公诉科5名公诉人,办了500多件案子,作为科长,她既要单独承办一些重要案件,也要为全科的案子逐个把关,还要负责全科人员的行政管理事务。

  “一年没休过一次完整的周末,更别说节假日了。”梁海燕说。

  2013年底,该院党组经认真研究,并报上级院同意后,开始为梁海燕“卸包袱”:梁海燕由科长变为办案组组长,还被任命为主任检察官,职级没变。

  “2014年头7个月,我单独办了120件案子,比去年全年还多,但工作压力没那么大了,每个案子都有充裕的时间来细抠,保证了案件质量。”梁海燕坦诚地说,“行政管理事务的包袱卸掉了,现在就是一门心思投入到办案中。”

  针对类似梁海燕的问题,该院结合每个科室的业务特点,对全院科室进行全面整合,帮助业务骨干卸掉“事务包袱”并赋予新的职责任务。

  “通过整合,破解业务骨干不能专心办案的‘瓶颈’问题,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办案中,落实办案责任制,不断提升案件的质量和效果。”焦成千说。(孙淼 孙峰松 于贺)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甘肃整治用人“不正之风”:买官卖官一律停职免职
·河南公安厅:坚决抵制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
·山东烟台警方建立更为科学的用人机制
·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零容忍”
·要习惯在“聚光灯”下选人用人
·构筑科学选任机制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构筑科学选任机制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用人性化司法拯救未成年人
·人民日报:用人得当 首在知人
·按照“两依靠、三推荐”选人用人
·光明日报:整治买官卖官 严惩用人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