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浦江县70多岁退休教师方银花,推开家中多年紧闭的窗户,望着窗前浦阳江水清流、翠湖美景绿意,感慨万千。“被‘垃圾塘’‘牛奶水’的恶臭熏了10多年,今年终于可以舒舒坦坦开窗了。”老人欣喜不已。原本全省江河水质最差的浦阳江,如今“可以游泳”的河段渐渐增多。原本全省“上访大县”浦江,大规模治水动了不少人的“奶酪”,但信访量却下降一半多,甩掉了“民心指标”多年全省倒数第一的“帽子”。
浙江作为经济先发展地区,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理经济社会方面先行先试。2006年,率先提出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战略部署。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和省委班子敏锐认识到,要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命,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不断提高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法治浙江”这张蓝图,浙江历任领导一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把法治精神作为主心骨。”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要真正用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法治浙江”建设落在实处。近年来浙江“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统筹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制度支撑。基层干部感叹:“一旦以依法治理作为‘杠杠’,自然不能再靠领导一时‘拍脑袋’。变行政命令、传统管理为依法治理、依法推进,少了随意性,多了约束力。”
在依法执政、人民民主、地方立法、法治政府、公正司法、权力监督等法治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浙江创新突破走在前列。在全国率先探索“开门立法”,让立法更“接地气”;创新多层次、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民主监督形式;率先晒出省级部门完整的“权力清单”,率先启动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编制。“要让法治成为浙江改革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省长李强如是说。
“法治浙江”建设,为美丽浙江发展和群众美好生活保驾护航。目前,浙江社会公平度指数居全国第一,群众安全感满意率97.35%,居全国前列。(记者江南)
·依法治国 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依法治国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新华社社评:迈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境界
·[中国法治进程]数一数对依法治国的那些期待
·[“大家”说法]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关键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关键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关键
·呼唤公平正义 期盼长治久安——数一数对依法治国的那些期待
·十八大以来立法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依法治国与司法公开主题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