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初开始,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公安局从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出发,探索信息化、动态化社会背景下的治安防控转型发展路径,通过地面巡控网、空中监控网、警力调控网、社会防控网构筑起全时流动、反应灵敏、指挥高效、攻防兼备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了对社会治安局势的动态控制能力。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份,全县刑事发案与去年同比下降34.4%,其中可防性案件下降53.4%,刑事案件“零发案”天数达51天。
构筑地面巡控网,专业防控由静态向实战转型
邹平县局以主动防范的理念构建巡逻防控机制。在县城地区、开发区以及中心派出所,布建14处固定和移动综合警务平台,将300名警力推向街面,全天候勤务,网格化巡逻。各农村派出所根据实际,每天至少安排3名以上警力和1部警车,在辖区开展公开巡逻,最大限度地扩大巡防覆盖面。今年以来,通过街面巡防,破获案件86起,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62名。
在县界处的交通要道建设4处固定、2处流动治安检查站,布设28处治安卡点,标准化配备武器警械、通讯器材、堵截设施和查验设备,打造了县域、城区、镇域三个安保防控圈。遇重大警情,立即启动,能在最短时间内“围点、封线、守城”,增强了查控堵截能力。
他们还根据县城地区及周边治安状况,建立了12种应急处突预案,开展5次多警种实战模拟演练,极大地提高了警种协作、支援配合实战能力。
邹平还与周村、章丘等周边公安机关建立完善打防控协作机制,定期通报交流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如有紧急情况,协调联动,共同开展堵截查控,形成跨区域打击合力。
构筑空中监控网,科技防控由基础建设向深度应用转型
邹平县局立足于视频监控深化提升和深度应用,着力提升信息技术的建设和使用效益。邹平县公安局选择治安状况复杂、案件高发的区域,实施构筑视频监控“点线面”打造违法犯罪“真空区”。在选定的每个区域内,增建和整合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形成每30米一个标清探头、100米一个高清探头,连点成线、织线成面、无缝隙、高密度的视频监控体系。目前,已建成的21个示范区,刑事发案率由占全县的50%下降到25%左右,示范区内的案件侦破率达到90%以上,稳步接近打造“真空区”的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按照“围绕实战、突出实用、提高效能”原则建立完善信息作战平台运行、值守、处置、考核等环节的12项管理制度,24小时专人职守,实现网上巡查与街面巡逻有机联动。推广智能摸排、高危分析、数据碰撞、关联查证、架网布控等网上新战法,积极构建多警种、多手段的联侦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了信息化合成作战能力。今年1月至9月份,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获的刑事案件占破案总数的85%以上。
构筑警力调控网,实战防控由粗放向精准转型
为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邹平县局立足于缩短现场响应时间,彻底改变层级多、反应慢、效率低的原有模式。实行指挥调度与精确定位对接,建立指挥调度、视频监控、信息研判“三岗合一”的指挥调度平台,由指挥中心掌握一般警情的先期指挥权。充分应用等多种科技手段,可视化调度,扁平化指挥,实现警力、警情地点的快速定位,对附近警力直接指挥,快速反应,实现准确防范,精确打击。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围绕中心城区建立合成作战机制,创建了5分钟快速出警、10分钟增援合围、20分钟设卡封堵“三层反应圈”。各警种平时各自为战,战时一呼百应,对街面犯罪活动、重大警情,逐级响应、逐层合围,点上堵、面上查,迅速组织起严密的查控堵截网,力求第一时间封控现场、抓获现行。
构筑社会防控网,城乡防控由被动向主动转型
邹平县局不断深化基层基础工作,最大范围发动群众参与到治安防范工作中来。今年以来,全县382家单位、企业、42个社区、717个村庄实现“零发案”,保障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内部单位及社区今年新增技防设施106套,增加保安492名,切实增强了自防自治能力。在偏远村庄推行“村村联防”,相互之间实现巡防资源共享,达到了“1+ 1>2”的防控效果。现在全县治安力量总人数达到4万余名,义务巡逻队106支,布建动态巡防员2600名。今年以来,广大群众提供各类信息线索1060余条,协助破获各类案件95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2名。(马勇 张法君)
·山东制定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八项制度
·山东威海文登提升打击侵财犯罪效能
·山东平原:“阳光检务”促和谐稳定
·山东贯彻落实“四项建设”系列报道之一:依托警务云强力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
·山东济南历下:“亲民警务”打造辖区平安和谐
·山东淄博:“钟点警务”打造“安全校园”
·山东淄博:“钟点警务”打造“安全校园”
·山东威海边检开展文明出境游宣传活动
·山东济南槐荫交警“三贴近”创新服务获好评
·山东桓台起凤:“家访制”增强凝聚力
·山东沂源内外联动做好校园安保工作
·山东黄岛边防推动“平安海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