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孔
刘洪坤,男,1978年6月出生,生前为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石景山支队司令部参谋长。刘洪魁,男,1985年3月出生,生前为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石景山支队八大处中队副中队长。
2013年10月11日凌晨2时59分,北京市石景山区喜隆多购物中心发生火灾。刘洪坤、刘洪魁主动请缨参加灭火战斗,并多次深入火场内部开展侦查。6时许,刘洪坤带领刘洪魁冲进火场侦察火情时壮烈牺牲。
声 音
通过你们,我理解了英雄的真正含义。在紧急危难时勇于担当,在群众需要时挺身而出,在生死抉择时义无反顾。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石景山支队银河中队战士张广鑫
刘洪坤、刘洪魁是敬老院的常客。得知他们牺牲的消息后,敬老院的老人们都在哭喊:“老天爷啊,让我把他们换回来吧,孩子们还年轻,还能为老百姓做好事啊。”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梦圆敬老院义工曹增恩
从2013年10月14日到15日上午,短短一天半时间,北京市先后有5000多人赶到石景山区消防支队吊唁。同年10月1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喜隆多购物中心突然发生大火。在与烈火搏斗中,因为被火焚烧的建筑物突然坍塌,35岁的石景山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长刘洪坤和28岁的石景山消防支队八大处中队副中队长刘洪魁壮烈牺牲。
救灾现场: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什么?4层有大量煤气罐?”听闻购物中心的这一情况后,刘洪坤心头一紧。
2013年10月11日2时59分,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喜隆多购物中心发生火灾。当时,刘洪坤并不值班,他却在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协助组织扑救火灾。经过15个消防中队、63辆消防车、300余名消防官兵的艰苦扑救,很快,大楼外部的火势得到控制,但火势已经蔓延到购物中心内部,内攻成为唯一选择。作为现场主要指挥员,刘洪坤带领2个攻坚组8名战斗员,身背呼吸器,从南侧正门数次冲进火场侦察火情。
5时40分左右,刘洪坤得知,购物中心4层有餐饮区,几乎每个摊位都有液化气罐。这座4层建筑的西侧、北侧都是居民楼,东侧是一个市场。这样的人员密集区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突击队员跟我来!”已经数次突入火场的刘洪坤顾不上休息,立即带领八大处中队副中队长刘洪魁、银河中队战士张广鑫和陈欢,从环境未知的东侧疏散口上到内部展开侦察。就在准备登上三层的时候,张广鑫、陈欢的呼吸器相继报警。“这里太危险,氧气也快用完了,你们俩先撤,我们随后就来。”刘洪坤下了命令之后连连催促,可他自己却和刘洪魁一起走向火场,继续向火场内部艰难挺进。
张广鑫、陈欢换好呼吸器回到二楼后,却再也没有看到刘洪坤、刘洪魁下来。消防电台点名清点人员时,也没有听到刘洪坤、刘洪魁的声音。现场视频画面显示,购物中心西侧突然爆发出一股浓烟,火场内部可能发生了坍塌。数十个攻坚组向火场内部强攻,一边灭火攻坚,一边搜寻两人的踪迹。11时大火被扑灭,但直到15时21分,搜救人员才发现了刘洪坤、刘洪魁的遗体。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战斗姿态。
火灾从发生到被扑灭历时8小时,群众安然无恙。
刘洪坤:结婚八年只回过两次家
17年前,刘洪坤成为一名消防战士。作为一名农村兵,他更加珍惜这份荣誉,在学习室内、训练场上挥洒了无数汗水。在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里,刘洪坤是出了名的好学生,当时周末外出的名额有限,每次轮到刘洪坤,他都把机会让给战友,自己在图书馆里一学就是一天。牺牲前,他还忙着研究撰写“古建筑灭火救援战术”的理论文章。毕业10年,他6次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刘洪坤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出了产房就进病房。他曾跟战友说:“那么小的孩子,满身都是针眼,我真心疼啊。那些针就像扎在我心上,我真恨不得替她受这个罪!”说着,这个天塌下来一肩扛的汉子眼圈就红了。因为工作忙,刘洪坤很少有时间陪女儿,但只要一回家,不管多晚,他都要特意给女儿买点零食。为了方便治疗,女儿从小到大一直留着短发。看到别的小女孩都梳着小辫儿,她哭着给爸爸打电话。刘洪坤哄她说:“宝贝儿,你不梳小辫儿也漂亮。等你长大了,咱也留长头发,爸爸天天给你梳小辫儿。”可现在,这句承诺却再也无法兑现。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结婚8年就回了两次家。”刘洪坤的堂兄刘洪材哽咽着说,从当兵那天起,刘洪坤就很少回家。有一次,刘洪坤68岁的父亲下地干活,三轮车翻了摔断三根肋骨。刘洪坤闻讯赶回家,得知父亲无大碍后,次日凌晨就匆匆赶回北京。三年前,刘洪坤出差路过家乡时,下车见了父母一面,只待了十几分钟。刘洪坤一心扑在工作上,不仅没时间回家,也不让父母去北京看他。去年年初,老两口买好了去北京的车票,可刘洪坤说工作太忙,劝父母把车票退了。
据记者了解,刘洪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牺牲的警衔最高的消防指挥员。
刘洪魁: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
强将手下无弱兵,刘洪魁就是刘洪坤亲手带出来的兵,两个人师徒情深又亲如兄弟。刘洪魁质朴又勤奋,在担任驾驶员期间,他的车总是比别人保养得精良,就连底盘都擦得锃亮。心细的战友发现,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悄悄去车库擦车。他业务精、能力强,是刘洪坤的得力助手,他们一起抓班子、带队伍,把刚刚成立5年的八大处中队,锻造成了一支响当当的钢铁团队,获得“北京市公安局先进党支部”、“消防局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刚刚来到部队,刘洪魁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消防战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新兵连他就给自己制定了“加餐计划”,每天训练结束,他都缠着班长给自己“开小灶”,平均每天要比别的战士多训练两个小时。分到中队以后,他仍然坚持加班加点训练,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大家都练时他抢着练,别人休息时他继续练,早晚没人时他偷着练。超强度的训练使他的双臂肿胀,两腿磕出了血,双手磨出了泡,战友们都叫他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训练得更加刻苦了。在加强训练的同时,他还十分注重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常拿着书本虚心向中队干部、老士官求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洪魁的努力没有白费,20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2011年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石景山消防支队工作。
自入伍以来,刘洪魁始终以集体利益和大局为重,结婚快一年了,他和妻子最长一次相聚的时间只有7天。刘洪魁牺牲前,已经整整28天没有回过近在咫尺的家。小两口最大的心愿就是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为此,刘洪魁非常节俭,手机用了5年都没舍得换,就连结婚用的礼服也是借别人的。整理遗物时,妻子门樾第一次走进了丈夫的宿舍,一眼就看见了那个用牙刷盒做成的简易存钱罐。她一把抓在手里,痛哭失声,反复念叨着:“洪魁啊,你怎么这么傻啊,3年了,都不舍得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到了那边,你一定要对自己好点儿!”看到丈夫来不及叠好的被子,她走上前,慢慢地把被子摊开、捋平,叠成一个方方正正的“豆腐块”。临走前,她捧起洪魁的警帽,吻了又吻、亲了又亲,不忍放下。
在刘洪魁的警官证里,还夹着两张10月12日一早返回山东老家的车票。如果没有这场大火,他早该和妻子吃上母亲亲手做的饭菜、住进早已准备好的新房。然而,母亲等啊等啊,等回来的却是一张儿子的遗像……
(记者 胡爱华 通讯员 吕品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