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全面进入社区网格化时代”,这是舆论对广州正在推行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解读。
今年7月2日广州市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全面启动。9月22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主持召开广州市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州市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总体方案》。“社区网格化”的功能定位十分明确——创新社会治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平安广州。
未来,每个广州市居民都生活在一个网格之中。广州市民政局牵头对全市城市社区基础网格划分进行初步摸查,各区(县级市)结合地理空间分布等要素,按照原则上每200户划分一个基础网格的要求,初步划分基础网格20777个。当网格员把社区问题上传到网络平台后,从区领导到网格员,都能看到办事进度。如有部门推诿拖延,系统就会闪烁红灯警示。
●南方日报记者 李强 实习生 许诺 通讯员 文燕媚
网格化管理时代到来
作为2012年底的首批试点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盘福社区称得上是网格化的一个典型样本。
盘福社区综治专员张思君负责的网格大概是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住宅片区——网格内共有11栋居民楼,住着214户共903人。哪户有孤寡老人,哪户的租客刚刚搬走,哪户是低保家庭……对于居民基本信息,张思君了如指掌。
“现在,日常的‘扫楼’比以前更有针对性,着重巡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张思君说。与两年前刚起步时相比,如今的网格巡查实现了常态化,1小时之内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用来解决问题。网格化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着社区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
张思君曾经做过3年的社区民政专员,她说,以前社区产生突发事件后,居民常常抱怨社区的事没人管。“其实是有人管的,不过是各管各的,很分散,所以居民才会吐槽。”
社区事务通常由民政、计生、城管、综合治理、出租屋管理等各线条的专员进行专线管理。他们按照线条工作,居民有事就到居委会找对口的专员。这样,各领域相对独立运行,互相交叉比较少。然而,当居民遇到涉及多线条的综合性问题时,便缺乏有效的解决机制。
现在广州推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就是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对比网格化推行前后的社区工作,张思君深有感触。以前是各管一条线,现在进入“网格时代”,大家各守一片责任田,发现苗头得会问,私搭乱建要会认,人员流动须会查。网格员需精通“十八般武艺”。
“网格化打破线条壁垒,实行协同作战的工作方式。”张思君说,前几天,居委会要为社区的残疾人更新100多份康复档案。如果在以前,工作专员要挨个摸清残疾人的康复状况,再逐条填写。现在12个网格员分头行动,负责调查各自网格的情况,再汇总信息,工作效率提高不少。网格员也有自己负责的专线,日常巡查就是把管理服务的触角伸得更远。
网格系统透明度高
“5月22日17:14,问题上报;17:34,街道上报区调度中心;5月23日9:18,区调度中心将问题转发给建设和水务局;14:20,问题解决。”在越秀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上,这件由张思君经手的地砖修缮事务的办理进度时间精确到分钟。“不到24小时就能解决问题,多亏网格信息化精细的管理和统筹。”
社区往往有发现问题的条件,却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职权。以往居民向社区反映问题,只能再逐级向上提交,从街道办事处到区有关部门,经过协调处理才能解决。区职能部门人力有限,无法直接下沉到基层社区。这里面就存在着“看见问题的人管不了”,“能管问题的人看不见”的矛盾。
据了解,广州市在划分社区网格的同时,也实行信息网络共享,将社区管理、服务、自治纳入网格,建立以人、地、物、事等为核心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网格员把居民的意见、诉求等信息上传到网络平台,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获得信息,迅速认定事件责任主体、处理程序,处置过程完整记录在案,规定期限内必须处理完毕。
“网格员发现问题,这才是刚刚开始,督促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张思君说。5月22日下班前,她在走访排查中发现社区门外的人行道上有一处地砖破损凹陷严重。当时她立刻用网格员专用的平板电脑拍下来,上传到网格化管理系统,并将网格事件标签勾选为“地砖”,此时是17:14。第二天下午张思君发现,修缮完整的地砖照片已经被负责单位上传到网络,完成时间为14:20。作为经手人,在征求居民的意见后,张思君把地砖修缮事务的办理过程评价为“满意”。
据了解,广州市社区网格员一旦把居民反映的社区问题录入网格化系统,从区领导到网格员,都能看到问题内容和办事进度,一目了然。如果有部门推诿拖延,系统就会闪烁红灯警示。
同样的,广州番禺区小谷围街道网格员关志鹏也把网格员专用的平板电脑看成工作“神器”。通过专门的应用程序,他向网络平台上传了关于消防、出租屋管理、煤气安全、环境卫生、供水供电等不同领域的问题,都得到了区职能部门的及时响应。“网格员就是信息采集员,利用移动网络工具,实现问题即时提交处理。”关志鹏说。
在网格化中转变政府职能
社区网格为开展居民自治提供了新的载体。广州越秀区白云街东湖新村社区的不少居民每天都要到网格QQ群、微信群里看一看,分享信息,说说社区的新鲜事。作为群主的网格员能在居民的聊天中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
据白云街有关负责人介绍,东湖新村建立了居民自治网络信息平台,实名注册的小区居民都能在网络上发言。哪里的垃圾没清扫、哪里的墙壁被贴了小广告,居民都可以“随手拍反映身边事”,把照片上传到自治信息平台,并发表建议。信息发送之后,网格员的手机就能实时接收相关投诉建议,其他居民也能随时跟帖,监督事件的处理过程。有了全天候的社区自我管理系统,解决问题延伸到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
一些网格员表示,当前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库还不能实现完全对接互通,下一步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亟待打破“信息孤岛”。现在最让网格员感到困难的是出租屋流动人口的变动统计,他们需要通过每天“扫楼”,力图实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同时,还必须让新入住出租屋的流动人员愿意提供个人信息,这对网格员来说是一个挑战。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岳经纶认为:“加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营造幸福和谐的社区氛围,让市民过上平安美满的生活。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内容更加精细化,对于政府而言,各职能部门把社会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这同时也能够在网格工作中创新社会管理、转变政府职能。”
“广州市的很多社区在服务居民方面都运用了很多新思路、新办法,比如运用电子信息化的方式掌握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进行全覆盖管理。管理方式更新了,服务理念也应该跟着更新。”岳经纶对下一步广州市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提出了建议,“技术层面的创新归根到底是要让网格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社区居民的需要,解决好社区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要关注社区中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少年儿童等群体的特殊需求,了解他们的生活动向,扶危济困。”
■链接
网格化基本构架
◎构建高效的组织架构
充分发挥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整合设立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网格化服务管理协调、指挥、督办、考核等工作。
◎编织全覆盖的基础网格
原则上按照每200户划分一个基础网格的统一标准,将城市社区划分为若干基础网格,实现社区网格无缝对接。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管理、平安建设、消防安全、矛盾纠纷调处、特殊人群管理、来穗人员服务管理、计划生育服务、重点保障对象服务管理等领域内可以通过巡查发现的城市部件、事件优先纳入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基础事项。
◎组建专职的网格员队伍
按照“采办分离、一格一员”原则,实行网格事件采集主体与事件处置主体相分离,每个基础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由各区(县级市)通过整合现有街道各类聘用人员,或公开招聘具备相应素质能力的人员担任。网格员主要负责网格巡查,排查问题隐患,处置轻微网格事件;准确采集基础信息,并及时上报网格事件;密切联系居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居民诉求,根据居民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建立共享的信息系统
打破“信息孤岛”,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共享公安、人社、民政、卫计、国土、城管、气象、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等部门社会服务管理的信息资源,将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市、区(县级市)相关单位均须接入市级基础信息数据库。以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建设全市统一的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应用系统。
·广东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广东东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 律师驻村忙些啥
·广东江门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广东东莞市委政法委在对口扶贫社区举办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广东东莞市司法局新设多个功能室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管
·广东东莞社区法官助理基本覆盖全市
·广东东莞社区法官助理基本覆盖全市
·广东东莞社区法官助理基本覆盖全市
·广东政法委书记调研番禺洛浦社区矫正基地
·广东电子监控社区矫正人员
·广东查处首宗社区矫正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
·广东深圳出台代表社区联络站工作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