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神话故事中的神笔马良本领很是了得,凭着手中的一支神笔可以呼风唤雨,惠泽黎民。他可以画出金山银海拯救贫民,也可以画出惊涛骇浪驱妖降魔。如今运用在刑事技术中的模拟画像技术,就像神笔马良手中的神笔。
模拟画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中,技术人员通过听取目击者或受害人的描述,可以用画笔准确地描绘出嫌疑人的相貌,缩小侦查范围,帮助警方确立正确的侦查方向,使案件得以迅速侦破。
刑事模拟画像技术真的就那么神奇吗?在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视频监控、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模拟画像技术在案件侦破中是否还有用武之地?答案是肯定的。近日,本报记者深入一线采访,老刑警鹿一吟用多年的实战经验为我们揭开模拟画像的神秘面纱。
讲述人物
鹿一吟,1968年生人,1989年入警,陕西省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分局刑警大队中队长。曾先后在派出所、刑警大队工作,现从事模拟画像工作。
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陕西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汉中市十大杰出青年”等10多项殊荣,荣立三等功2次。
讲述背景
模拟画像是一种公安刑侦手段,一般指的是在有目击者参与协助调查的案件中,通过目击者口述,工作人员通过画笔、模拟画像专用软件等来描绘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肖像。如果肖像达到与犯罪嫌疑人50%以上的相似度,即可用来摸排、张贴,作为一个有用的线索使用。
一般来说,模拟画像适用于有目击者却没有犯罪嫌疑人照片的案件中,多用于抢劫、强奸、勒索、诈骗等案件的侦查中。
另外,模拟画像技术在一些非犯罪场合也可适用,如为自己去世或失踪的亲友画像。
延伸阅读
传统手绘画像
传统模拟画像一般采用素描,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进行创作。这种方法简便直接,一人一支笔就可开展工作,画像手法灵活,特征表现随心所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直到今天这一传统的方法仍在被使用。这种方法也有画像花费时间长、不易修改等缺陷,特别是画像的效果和画像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多年实践锻炼。
人像组合画像
这是基于机械和光学原理的人像组合法,比起人工手绘有一定的进步,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一般人都可以掌握。但此方法操作繁琐、制图时间长、不易修改,而且拼出的人像都有一定的模式,脱离生活。随着电脑在人像组合上的应用,用图片或幻灯片组合人像的方法已被淘汰。
电脑模拟画像
利用电脑进行模拟画像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现有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模拟画像,这是电脑在该领域最初级的应用,比起手工绘制来说是一个进步,但由于软件不是专门为模拟画像设计,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素材要自己收集,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利用专门设计的模拟画像软件进行模拟画像,系统安装使用方便、简单,成像速度较快,易于修改、图像较清晰、逼真。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推出了具有本国特征的电脑模拟组合系统。
(整理:李 霞)技术难度大,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并非易事
每当看到受害人充满期望的目光和痛苦不堪的样子,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暗下决心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特长,刻苦钻研模拟画像技术,为侦查破案尽一份力量
【画外音】
鹿一吟的父亲精通书画,在父亲的熏陶下,鹿一吟从小学习绘画,30年耕笔不辍,打下了扎实的人像素描功底。1989年10月,鹿一吟通过统一考试被招录为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分局民警,分配到派出所工作。当时,他还不知道公安机关有模拟画像技术,平时学绘画也纯粹是业余爱好。
记者:您是如何干上模拟画像师这一行的?
鹿一吟:都是被破案时的焦灼逼出来的。破案如战场,战机瞬间即逝,胜负自然分晓。每当看到受害人充满期望的目光和痛苦不堪的样子,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特长,刻苦钻研模拟画像技术,为侦查破案尽一份力量。
众多犯罪嫌疑人作案快、逃离现场迅速,再加上大部分受害人恐惧、紧张的心理,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长相描述十分模糊,导致难度很大。工作时间长了,见受害人报案多了,我想,如果能把犯罪嫌疑人画出来,就能抓住破案的有利战机。模拟画像不是简单的画画,需要独特的方法和技巧。
据了解,目前全国公安机关能够手工模拟画像的民警不到50人。鹿一吟深知这条路上没有捷径,为了自己的追求,他坚持利用闲暇之余苦练模拟画像基本功,无论酷暑寒冬,无论节假日。他广泛阅读人种学、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侦查学等大量卷本,练习素描的画纸堆了满满几大箱子。有时为了突破某个关键问题,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吃不香、睡不着。
记者:模拟画像技术难度大,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并非易事,有没有“高人”指点?
鹿一吟:由于刑事模拟画像技术难度大,我独自钻研一直无法领悟其中之技巧。1995年,公安部特邀刑事模拟画像专家张欣老师出差到汉中,他是我一直崇拜并尊敬的前辈,我闻讯后立即前往拜访并提出“拜师学艺”的想法。由于他收学生仅限于省级公安机关的高材生,且当时的名额满员,但我没有灰心,经常通过长途电话向其请教,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我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感动了张欣老师,2004年冬,他破格收我为学生。在张欣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数月的跟随学习,我的模拟画像技巧取得突破进展。一年后,我终于取得陕西省唯一的手工刑事模拟画像专业资格。
近年来,在侦查破案和画像中,我结合办案实例不断总结模拟画像的方法与技巧,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研究人像资料素材,潜心钻研模拟画像技术,在实践中逐渐成熟。
2009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刑事模拟画像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上,我荣获年度模拟画像贡献奖。我撰写的《模拟画像技术的方法和技巧》《利用刑事模拟画像侦破“6·26”系列强奸抢劫案的几点体会》相继在全省公安物证鉴定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发表,并在全省学术交流会上进行了模拟画像技术的演讲交流。
模拟画像是协助侦查破案的一把利剑
当办案民警找不到线索回头想起模拟画像技术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模拟画像很难一步到位,所以画像也应该从模糊到清晰逐步加以刻画,使画像逐渐接近犯罪嫌疑人的真面目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这份工作的?
鹿一吟:模拟画像技术不像痕迹、照相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每一起刑事案件中,因此常常被忽视其存在的价值。发案后,办案民警首先想到的是现场遗留痕迹等证据,只有发现案件错综复杂、找不到线索时才回头想起模拟画像技术。而此时,记忆的清晰度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衰减或丢失,往往错过了模拟画像的最佳时机,进而降低画像质量。
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发案后应在最短时间内通过模拟画像画出嫌疑人,此时目击者或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印象最深刻,然后再“以像找人”,方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绝对是协助侦查破案的一把利剑。有时,模拟画像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可以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使案件得以迅速侦破。
记者:请举例说明。
鹿一吟:2011年6月26日17时许,陕西省岚皋县公安局接到一名女青年报警,称其当日凌晨1时许在县城一条小巷被一男青年击昏强奸,手提包内3000余元现金被抢。受害人羞于启齿未能及时报案,后来才在亲友的劝说下报警。报警时距案发已过去15个多小时,且案发后下过暴雨,室外现场被破坏严重,相关的痕迹、物证已荡然无存。
侦查中民警了解到,6月17日县城还发生了一起手法类似的案件。一名女孩凌晨2时许下班回家途中,步行至新街某巷一个偏僻处被一男子从背后尾随击倒在地,受害人拼命反抗呼救,该男子逃离现场……
办案民警对这两起案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嫌疑人的作案手法、时间、侵害对象等特点相同,确定为一系列案件进行并案侦查。6月28日,我对“6·26”案件犯罪嫌疑人进行模拟画像。
画像操作前,我从办案民警那里了解到,案件受害人在被侵害过程中非常恐慌,案发后由于羞于启齿等心理因素未及时报案,对作案人的体貌特征记不太清了。据此,在与受害人的交谈过程中,我首先倾听受害人的回忆,尽可能引导其把所见、所听、所想及当时的心情都说出来,讲得越细越好。在交谈中,我尽可能不予提示,等其讲完之后再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地与其沟通交流,尽可能深入到角色中去,把受害人引回到案件发生的情景中: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光源、天气情况等,嫌疑人的整个活动过程包括:神态、对话、语言特征以及每个小动作、身边所带的物品、衣着等。
记者:如何能将受害人的抽象记忆变为立体的画像?
鹿一吟:为了让受害人把抽象的记忆转化为较为直观的人像辨认,我把平时收集的照片资料拿给受害人辨认。在受害人的帮助下,我先确定了嫌疑人的发型和脸型,再结合受害人的描述和自己的画像经验以及体型、脸型和五官之间所存在的一些微妙联系,一步一步把犯罪嫌疑人的模拟像画了出来。
在画像过程中,我把握好每一个阶段的画像效果,因为模拟画像很难一步到位,而是要不断修改,所以画像也应该从模糊到清晰逐步地加以刻画,使画像逐渐接近犯罪嫌疑人的真面目。
通过近2小时的逐步询问与交流沟通,根据受害人的描述,我对获取的大量信息综合分析后,确认得出结论:嫌疑人为3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圆脸、短发,中等体型,身高170cm左右,本地口音。部分身体特征的模拟画像很快出炉,办案民警利用这张模拟画像,缩小侦查范围,确立正确的侦查方向。
【画外音】
根据鹿一吟提供的模拟画像,岚皋警方在全县排查,将模拟画像发给每一名侦查员。有群众根据画像举报:货车司机曾某很像画像中的嫌疑人。警方连夜对曾某开展侦查。经比对,曾某的体貌特征与模拟画像吻合,此人在城内有居住地,所骑黑色踏板车没有后备箱,身体疤痕等特征与犯罪嫌疑人相符。犯罪嫌疑人曾某落网后,对自己6月26日尾随单身女青年抢劫强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还交代了除“6·26”、“6·17”案件之外所做过的1起强奸案和2起强奸未遂案。
模拟画像与刑事技术发展优势互补
虽然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安装有监控设施,但有时抓拍到的或是嫌疑人的背影,或是影像不清、无法辨认,还需要通过模拟画像等手段协助锁定嫌疑人
【画外音】
2006年4月11日,咸阳市秦都区发生一起抢劫、强奸恶性案件。由于案情重大,咸阳警方请鹿一吟连夜赶赴现场,对作案嫌疑人模拟画像。他抓住案发时间短、受害人记忆较为清晰的时机,通过受害人的描述,迅速完成了模拟画像。经受害人确认,相像程度较高。渭滨镇陈良南村一位老人看见画像后就断定是自己的儿子王某。警方很快将王某抓获后深挖细查,成功破获王某涉嫌多起杀人、强奸、抢劫系列大案。
这是鹿一吟第一次走出辖区模拟画像,一炮打响。
记者:当今视频监控镜头广泛安装,人们手中的手机也普遍具有摄影摄像功能,图像信息几乎无处不在。在此背景下,模拟画像技术还有多大的作为舞台?
鹿一吟:模拟画像作为侦查破案的一种手段,一直以来被警方所采用。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它与刑事技术发展亦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关系,依然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虽然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安装有监控设施,但有时抓拍到的或是嫌疑人的背影,或是影像不清、无法辨认,还需要通过模拟画像等手段协助锁定嫌疑人。更何况在广大农村和偏僻地区,科技化水平率低,模拟画像破案不会过时。
记者:在实践中,您总结了哪些实用的技战法?请举例说明。
鹿一吟:在多年的办案实践中,我总结出模拟画像“因案而异”的法则,一般在问话时避免同时询问多个目击者。因为,对每一个目击者来说,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犯罪嫌疑人都是正确的,多人的描述不同,正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出嫌疑人的原形。
2007年3月4日凌晨,陕西省三原县一家浴足房的女服务员郭某在包间内被人杀死,现场遗留的线索较少。为快速破案,三原县公安局请我对嫌疑人进行模拟画像。
我到达三原县后立即投入工作,首先我把作为目击证人的6名服务员的询问笔录材料看一遍,发现不同的人对嫌疑人的身高、发型、眼神、服装颜色等描述有出入,并了解到目击者案发后都集中在会议室,有可能是互相议论而被误导。
于是,我对6名目击者分别重新详细询问,以从中鉴别出嫌疑人真实的相貌特征。为证实嫌疑人穿着颜色,我选择近似案发的时间段,同办案民警、目击者共同到现场查看,发现由于足浴房内各种彩灯变幻,光线映照在衣服上造成色差,导致描述有出入……我当天就完成了画像,经过目击者确认,相像程度极高。
三原警方根据画像深入开展摸排,逐渐缩小侦查范围,很快准确锁定犯罪嫌疑人王某,案件成功告破。
记者:掌握模拟画像技术还需要什么诀窍?
鹿一吟:在模拟画像过程中,除了充分运用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丰富的办案经验和合理的想象力之外,画像师还要注重与目击者或者受害人建立信任关系,换位思考,调动启发其客观追忆,提高对其语言所反映的人体形象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008年10月24日,西乡县城一个美容美发厅发生一起连杀两人的恶性案件。由于案发地处于繁华闹市区,现场混乱,侦查办案几乎无从下手。根据警方调查的线索,鹿一吟赶到现场后,充分运用启发式、对比法等帮助群众回忆嫌疑人的面貌特征,一点点启发其记忆中的印象。他用笔慢慢勾勒出嫌疑人的头像,画像对外张贴后,很快有人反映西乡某中学辍学学生陈某与画像极为相似。
据此,警方很快远赴福建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及同伙。两名嫌疑人看到模拟画像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老老实实地交代了抢劫杀人的全部犯罪事实。
【画外音】
2007年初,鹿一吟入选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首届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被特聘为陕西省公安厅刑侦专家,陕西省首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鹿一吟模拟画像工作室”成立。从此,鹿一吟不只“属于”汉台分局,全市、全省范围内乃至邻近省市,不少重大疑难案件的现场都会有鹿一吟“出击”模拟画像的身影。
近年来,鹿一吟曾先后受邀模拟画像300余次,用画笔准确地描绘了许多犯罪嫌疑人的原形,通过模拟画像协助破获杀人、抢劫、强奸、盗窃等重特大案件60多起。
手握画笔让歹徒难以遁形,放下画笔不减刑警本色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仔细观察周边的人和事,这也许是刑警和模拟画像师的职业习惯吧
从警20多年来,鹿一吟用画笔追凶办案,放下画笔他依然恪守履行一名刑警的神圣职责,时刻护佑百姓平安。
记者:您平时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画画?
鹿一吟:我首先是一名刑警。2011年3月9日中午,我下班回家途经西大街益汉巷口时,无意中发现两名男青年四处张望,形迹十分可疑。我立即在一边对他们进行暗中观察,发现他们还有1个同伙在马路对面一门店前盗窃自行车,这两人是负责望风的。很快,自行车被撬开,3个人先后逃离现场,我立即对其中一人进行跟踪,只见此人与另外2人碰头。当时,我来不及联系同事,冲上前去对3人进行抓捕。一名嫌疑人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进行反抗,为了不伤及围观群众,我奋力冲上去死死摁住嫌疑人拿刀的手,在围观群众协助下将两名嫌疑人制服。我在嫌疑人携带的包内发现匕首、钳子、起子、锯条等撬盗工具,还有吸食毒品用的注射器。
随后,我又追到西大街口发现逃跑的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将其抓获。
记者:还有什么精彩故事?
鹿一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仔细观察周边的人和事,这也许是刑警和模拟画像师的职业习惯吧。去年5月,我休假准备乘坐大巴车前往西安。距开车还有几分钟时,我看见一名中年男子上了车,没有携带任何行李,也不像其他乘客一样急匆匆寻找自己座位号,他的眼神总是停留在别人的口袋上。职业敏感告诉我:这个中年男子肯定有问题。为了不被其察觉,我利用手中的手机屏幕悄悄观察中年男子的举动。果然,中年男子前后观望发现无人注意,就将放在行李架上的一个电脑包取下,先将包内钱夹里的现金装入自己的上衣口袋,又将包内一个信封装入怀里,随后他将电脑包悄悄放回行李架,准备下车。我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喊道:“站住!”
中年男子慌忙跑下车,快速冲过检票口、候车大厅,我紧追不舍,追赶至高客站门前广场,边追边喊,“抓住他,他是小偷!”车站工作人员应声而来。中年男子见状,立即将盗窃的现金向身后抛洒,想借此制造混乱脱身,我飞身将其扑倒。
当时,围观的群众得知是警察在抓小偷,都拍手称快,还主动帮助捡起散落满地的现金。经清点,该男子盗窃的2.1万余元现金全部被追回。
直到此时,56岁的河北籍失主通过乘务员的提示才发现自己的财物被盗。
(记者 阮仕喜 通讯员 宁忠杰 马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