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执法制度建设推进工作内外监督
北京公安监所打造法治文明窗口
监室外,民警通过一块小小的触摸屏,可清晰查看在押人员的基本信息、历史记录;监室内,在押人员在触摸屏上按上指纹,可轻松预约购买各种日用品、小食品,查看账户余额,还可以预约就医和约见检察官。目前,这套“监室交互平台”已经在北京市通州区看守所内全部安装并投入使用,看守所监管民警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利用这套系统,法律规定的规范管理流程、保障人权、就医、谈话教育等工作,都能便捷、规范实现。
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在监所管理工作上,不断完善监管场所基础建设,强化公安监管执法制度建设,加强被监管人员权益保障,并不断推进监管工作的内外监督,力图将首都公安监所打造成为法治文明示范窗口。
今年8月18日,律师肖建宇接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押解科打来的电话,民警通知他,他的当事人已经被换押到了另外一个看守所。办理刑事案件多年,肖建宇还是第一次接到这类告知电话。
以往,北京多个监管场所都存在被监管人员因换押等原因出所后,其家属、律师无法及时了解,经常来回跑冤枉路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公安局监管系统今年专门出台《被监管人员出所告知规定》,要求各监管场所为被监管人员办理出所手续后的24小时内,要主动将被监管人员羁押变动情况、出所时间及出所去向等详细内容通知其指定的亲属或委托律师。在此基础上,海淀区和石景山区看守所还专门建立了短信通知工作机制,得到律师和被监管人员家属一致好评。
对此,肖建宇说:“对我们个人来说,这样一个简单的电话缩短了我们与公安监管部门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而且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公安监管部门为解决群众不满、执法不公问题,树立新形象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
新刑诉法对律师会见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后,北京市公安局监管总队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律师接待科,专门负责对律师会见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督。律师接待科成立一年多来,全市监管系统办理律师会见已达11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3.2%,未发生一起有效投诉。
今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监管总队向全市监管场所下发窗口接待服务“五公开”“六承诺”“七必须”工作要求和《监管场所窗口接待查询工作规范》,明确了监所窗口接待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及接待查询工作的制度要求与流程,保证每项工作都按照法律要求进行有效控制。
为依法保障被监管人员日常生活权益,今年3月19日,北京市公安局经过精心筹备,启动试运行全市监管场所代购物品社会化机制,大型超市京客隆连锁店进驻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
与此同时,北京市公安局为了保障被监管人员的生命健康权益,坚持“入所有体检、每日有巡诊、患病有治疗”。对患病的被监管人员,设置了专门的监区医疗管理处,并建立起国内第一个羁押患病在押人员的看守所。这个看守所承担医疗和监管双重职责,负责集中羁押病情较重和具有传染性疾病的被监管人员,并可以通过远程视频会诊系统,由专家为监所患病人员提供专业医疗指导。这种监管医疗制度相比派警力将其送至社会医疗机构并看管大大节约警力,仅此项工作每年节省警力6000余人次。
据了解,从2010年起,北京全市监所已全部实现对社会开放,并主动邀请社会团体、网络“粉丝团”、律师和被监管人员家属、国际人士、媒体记者等入所参观,征求意见。截至目前,已先后接待34000多人到监所参观接受教育,真正成为了展示北京公安规范文明执法的重要窗口。(记者 黄洁)
·北京法院全面推行司法网络拍卖 淘宝已成交462万
·北京监管场所成为展示法治文明窗口
·"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北京候选人见面会举办
·北京公安监管打造“法制文明示范窗口”
·北京:推进内外监督 北京监管场所成为展示法治文明窗口
·北京警方处置网上违法信息130余万条
·北京警方处置网上违法信息130余万条
·北京综治系统首建《法制日报》基层联系点
·北京法院:司法公开"风暴"让便民服务更到家
·北京怀柔力保24小时见警率
·北京:三次以上违法将被曝光
·北京:治安管理总队查处一地下室聚众吸毒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