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公安部党委提出了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警务实战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四项建设”目标任务,以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山东省公安厅党委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要求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推进“四项建设”,推动各项公安工作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自本期开始,本报山东周刊将分4期对山东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四项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报道。
在9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指出,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永恒课题,大力推动基础工作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已成为新形势下公安基础工作的鲜明特征。既要紧紧依靠群众、深入发动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承发扬好“枫桥经验”等经验做法,又要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情报主导、精确打击、主动防控水平,努力使信息化手段贯穿到公安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服务公安现实斗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2年以来,山东公安机关创新推出了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以此推动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发展,并率先走出了一条科技信息化强警之路,将其有效应用于实战服务公安工作,推动了全省公安工作的跨越发展。
“上云是上策”,以警务云寻求创新突破之路
攻关研发出28项技术创新、9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128个实验室成果及应用
山东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徐珠宝:“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是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上云是上策’的理念,紧紧围绕全省‘一片云’建设格局,以公安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应用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的理念、机制和能力创新。”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反恐维稳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公安机关担负的任务日益繁重艰巨。同时,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山东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引领公安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2012年11月21日,山东省公安厅与浪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山东大数据警务云计算中心,并作为山东公安工作1号工程强力推进,揭开了全省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崭新一页。
大数据警务云建设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涉及各警种部门,必须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山东省公安厅将大数据警务云建设列为山东公安机关“1号工程”强力推进,省、市、县公安机关分别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管理,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信通科技部门强力支撑、各警种部门各司其职的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工作格局。
为强化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的机制保障,山东公安机关探索建立了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应用项目申报、论证、验收、评校机制,防止盲目上马和重复开发。山东公安机关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同级财政支持,将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项目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力争逐年有所增加,形成长效经费保障机制。他们健全奖惩机制,对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省公安机关形成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的浓厚氛围。
山东公安机关还制订了信息技术等特殊人才招录制度,着力引进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具备业务、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信息化专业应用团队,为强化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他们还深入实施“123齐鲁公安人才战略”,在面向内部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以多种方式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形成专业技术和信息化管理骨干力量。
截至目前,山东公安大数据警务云计算一期259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攻关研发出28项技术创新、9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128个实验室成果,开发出警务千度、超级人像识别、智能大数据多点碰撞等应用,面向全省公安机关10万民警和各警种开展大数据一体化应用服务,动态实时拓展视频、互联网等超大数据存储,支撑百亿级数据的计算分析和关联比对,打造了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应用共享、数据共享的大数据警务云生态环境,全省“一片云”建设初见端倪。
山东公安机关建设的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开辟了警务工作集约化、高效化、现代化之路,是推进现代警务改革的强大动力。在当前警力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条件下,大数据警务云计算通过强大的应用能力和数据资源提升了民警的实战能力和水平,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民警成为以一顶十的“数据警察”,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打造了“智慧警务”、“高效警务”。
用云要用心,实战应用让警务云“开花结果”
通过提供线索直接或间接破获刑事案件875起
山东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徐珠宝:“用云要用心,数据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实战应用。我们立足大数据应用,创新反恐维稳、公共安保、智能交通等工作,深化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紧密融合,有效提升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能力。”
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基础在系统整合、资源共享,目的为了实战应用。山东公安机关积极探索研究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社会治安的客观规律,努力提升大数据事先发现、科学预警、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效能,深化了大数据警务云计算的实战应用,推动了全省公安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反恐维稳方面,山东公安机关建设了智能化全时空大数据预警系统,运用旅店、高铁、民航、网吧、公路卡口、110警情等数据,开展分析研判,做到来能预警、动知轨迹、实时布控,使反恐维稳应急处突实现了智能预警大数据条件下的信息制导。
在公共安保方面,他们不断完善陆、海、空、地下、网络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即时分析预测社会治安发展趋势,提前部署安保应对措施。通过对6大类、140多种公共安全大数据模型同步并行超强计算,实现对安全态势进行智能关联分析,预测公共安全隐患,即时发布预警信息,智能推送到公安机关、社会单位和公众中,积极跟进辅助领导决策,为平安山东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公共安全服务支撑,有效防范安全事故或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在智能交通方面,通过警务云大数据每天近10亿条的卡口数据信息,实现对人、车、路、环境等道路交通基本要素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组织管理,发现违章、套牌车辆,实时监测道路拥堵和热点区域,加强疏导管理,有重点地调集警力,实现全省公路交通的科学化管理和安全畅通。同时,建立交通信息惠民工程,以视频监控、路况信息管理、违法抓拍、车辆速度控制诱导、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社会化服务等系统为支撑,构建全省一体化的交通信息惠民服务体系,智能提醒、实时预警全省道路交通畅通情况,分析预测民众出行高峰,通过警务云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惠民服务中心、电子显示牌、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实时发布交通堵塞、雨天路滑、交通事故、公路管制等信息,方便群众出行。
警务工作智能化应用取得新进展。山东研发推出了新一代超级智能化搜索引擎警务千度,打破了传统搜索引擎单一系统、单一数据源、单一搜索方式的局限,以云技术对多系统、多数据源进行超大规模存储和超强计算,实现了大数据条件下海量数据的自动关联、智能联想和全息数据库的无缝对接,以及人、车、案、事、物等各类案件要素历史与现在、网络与时空的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在目前授权8500个用户使用的情况下,日均查询量高达12万次,带动后台4亿次搜索、百亿次运算。警务千度的规模化、实战化应用成效越来越显著,通过提供线索直接、间接破获全国、全省刑事案件875起,搜索比对出在逃和前科人员6900余人。
以大数据警务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纷纷研发推广本地化、个性化应用,取得明显应用成效。济南市公安局利用云计算技术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在反恐维稳、多侦联动等方面的业务应用,全面开展了散装销售汽油的实名登记工作,有效破解了公安工作难题。烟台市公安局以大数据技术开展了案事件预警防范、热区热点分析。临沂市公安局以大数据技术加强物流、车辆、货物的管理和流向分析,反恐维稳和公共安全专题应用取得新成果。德州市公安局把警务千度、人像比对等应用到“环京护城河”安保工作,实战应用取得新成效。泰安市公安局成功打造了以“数字泰安”为核心的国内首个“三维云”警务平台。
健全完善基础信息,为警务云提供源头活水
已形成包含236类、167亿条约130T的警务云数据库集群
山东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徐珠宝:“信息采集是基础信息化的关键,是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应用的源头。要强化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的信息采集,实行跨部门信息资源常态化交流共享,建立完善与社会部门信息资源定期交流交换和安全接入机制,逐步实现公安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动态共享,为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信息就是资源,掌握了信息就抓住了主动权。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过程中,山东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他们把信息采集作为民警的基本职责和日常工作,融入社区警务、巡逻盘查、现场勘查、110接处警等各项业务,引导民警紧紧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和“吃、住、行、消、乐”等基本活动轨迹,做到应采尽采、规范录入,确保基础信息完整准确、动态鲜活。同时,山东公安机关强化信息社会化采集工作,全面整合社会资源,为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初开始,淄博市公安局周村分局率先试点社区云警务工作,启动了社区云警务信息采集攻坚大会战。全局88名民警分成44组,每人携带一台信息采集终端——云鉴,深入基层采集基础信息。云鉴融合了多种移动通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前沿技术,解决了以往信息“断档”情况,达到“一警录入,多警运用”的效果,还能通过民警的不断检查、更新、共享让数据变得准确鲜活,改变了以往基层民警靠脑袋记、本子写、填档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基础信息共享共用。
为强化信息采集规范,山东公安机关通过大数据警务云治安综合管理应用系统13个功能模块的建设开发,规范统一基层社区民警信息化工作流程和数据采集标准,建设了一体化的全警应用采集平台,解决基层民警数据重复采集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全省全面推广应用移动信息采集终端,确保民警动态中采集、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随时查询、比对、报警,提高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准确性。山东各级公安机关还建立完善了信息采集考核奖励机制,对所采集的信息在侦查破案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民警给予表彰奖励,实现信息采集民警与办案民警同功同奖。
截至目前,山东省公安厅大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公安内部数据,引进社会资源信息,形成了包含236类、167条约130T的警务云数据库集群,数量相当于山东省前20年公安信息化建设存储总量的3倍。现在,山东公安机关每天能够将全省8个民航机场、62个火车站以及网吧、公路卡口等产生的约1000万条信息实时传输存入云数据库中。同时,全省百万个监控摄像头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也通过云计算技术全面实现了大规模存储和共享。
强力推进不松懈,力争早日实现全省“一片云”
培养一批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应用专家及技术、应用能手
山东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徐珠宝:“下一步,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应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实战应用为导向,坚持科技引领、信息支撑、云端集成,着力打好基于警务云平台的信息战、科技战、合成战,用大数据为公安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山东公安机关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成效初现,但前进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滞。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安大数据中心,努力破解数据分散、应用单一、系统繁杂、重复采集的四大难题,紧紧围绕服务全警、服务实战、服务民生“三大服务”,深化云主体、云应用、云保障“三大部分”,努力实现全省“一片云”大格局下的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服务共享、应用共享“四大共享”,努力推动全省公安工作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能力创新“四大创新”,这是全省公安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应用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
山东公安机关将紧紧围绕全省“一片云”建设应用格局,以公安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应用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理念、机制和能力创新,继续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对接应用需求,确保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继续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将按照“党委领导、云办协调、信通支撑、警种主体、基层首创、问题引领”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域统筹、科学谋划,条块结合,加速推进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努力把“盆景”变“花园”,打造全省“一片云”。
——全警全力,加速推进全省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省各级机关和各警种部门将紧紧围绕全省“一片云”大格局作战的需求,按照省公安厅统一规划和部署安排,加快推进全省统一的公安大数据中心建设。省公安厅大数据中心在汇集全省数据的基础上,打造全省统一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开展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三方面工作,形成全省统一的信息资源标准化体系和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实现全省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深入推进大数据警务云计算专题应用建设。山东各级公安机关将认真研究分析如何从全省海量数据中提取、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着力强化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在反恐维稳、公共安全管理、智能交通安全、规范执法、基层基础、民生警务、队伍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让数据有效服务实战。
——继续实施大数据警务云计算人才战略。全省将以大数据警务云计算知识和应用为核心,开展全警普及培训与各警种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大培训。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载体,传播“云”常识、普及“云”知识、形成“云”共识,在全警范围内培养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应用的10个专家、100个技术能手、1000个应用能手、1万名熟练运用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实战工具的民警。
两年来的建设实践,使山东公安机关深刻感受到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带来的变化,更坚定了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的信心。
山东公安机关将最大化发挥大数据警务云计算的科技优势,建立健全全省“一片云”大格局下的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应用体系,开发建设适应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大数据智能统计分析集群,建设现代警务扁平化指挥系统、覆盖全流程的公共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多维度数据比对分析和视频侦查等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应用系统,实现警务工作的科学化指挥、规范化管理、精确化打击、标准化考核,同步探索创新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安全和标准体系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全省“一片云”。
(记者 李嘉庆)
·山东威海边检开展“星级服务提档升级”活动
·山东通报对派出所刑事执法专项监督情况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法院实时电子卷宗工作纪实
·山东寒亭法院全面整治“六难三案”
·山东各中院贯彻全省人民法庭工作会议精神
·山东胶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山东胶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山东德州法院:减刑假释在规范下运行
·山东:创新战法强化源头管控
·山东夏津检察院推出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
·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一审宣判 2人死刑
·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一审宣判 2人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