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武义法院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司法服务

2014-10-14 09:41: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从“走读”到全天候

  ——浙江武义县法院驻庭值班制度见闻

图为武义法院柳城法庭开展巡回审判,邀请当地村干部旁听审理,并参与调解。

  第一现场

  1辆警车,1只手电筒,3名法庭干警,在夜色中出发了。

  警车穿行在浙江中部武义县革命老区,山道跌宕,见光而来的蚊虫在车灯下乱舞。为给记者看材料,车里的灯开了,蚊虫乘机从车窗跑进来。浙江省武义县人民法院王宅法庭庭长张国成边说话,边娴熟地双手一拍,蚊子死了。

  这一天是不久前的一个星期三,是武义法院所有法庭干警全体驻庭值班的日子。据介绍,该院从去年8月率先启动法庭干警24小时驻庭值班制度,每晚派人轮流值班,每周三全庭人员集体值班,为20余万农村群众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司法服务。

  “今年借贷案件尤其多,欠债后跑路的也多,晚上才有可能找到。”张国成在完成一个借贷案件的送达后说。但也有个别当事人排斥夜间送达,前不久还有个被告打电话质问:“为什么晚上来送?收了原告什么好处?”

  说到这里,他无奈地笑了笑。其实值班的晚上写判决书效率很高,以前没有驻庭值班制度时,自己每周也有一晚主动留在法庭,把工作赶一赶。

  和王宅法庭一样感受到夜间送达效果的,还有柳城法庭,晚上成功送达率100%,有驻村干部帮忙,一送一个准儿。

  这个周三,柳城法庭的干警们没有出门。晚上8点多,正在值班的法庭负责人陈伟接到辖区派出所打来的电话:“这儿有个损害赔偿案件,刚调解好,能否来确认一下?”

  挂掉电话,陈伟立刻赶往派出所。“村民有了矛盾,第一时间介入的是派出所,越往后矛盾积怨越深,能在派出所把问题解决掉最好不过,否则最后还是要到法院来。”他说,武义法院为此建立法庭和派出所衔接制度,通过法庭对派出所调解成功的民间纠纷进行司法确认,使纠纷解决的关口前移,减少案件进入法院审理程序,避免了治安案件处理“调解-反悔-诉讼-执行难-上访”的恶性循环。

  到了派出所,陈伟审查了调解协议,指导双方当事人写好司法确认申请书,制作好笔录。回到庭里后,立即制作好裁定书并当场送达。

  等干警们回到柳城法庭顶楼的宿舍各自洗漱时,这个古老的畲族重镇更为安静起来。

  法庭的睡眠格外香,但法庭也醒得早,街上村民的几句寒暄也能不期然地把你叫醒。

  才过6点,驻村干部的电话就把陈伟吵醒了:“这里有群债主在闹事,赖在人家家里不肯走。你过来劝劝?”

  这个案子陈伟知道。老郑夫妇为帮儿子开办超市,向街坊邻居借了不少钱,到期又还不上。这些当初基于老郑夫妇有好声誉、开超市又挣钱的考虑才借钱的债主不答应了,向法院起诉,还跑到老郑家去闹。

  赶到现场,眼见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陈伟出面了:“你们的案子法庭已经受理了,也非常重视,已指定专人专办。你们这么在人家家里,拿到鸡蛋就着面条烧起来就吃,也不是办法……”

  债权人在合法维护权益和采取过激行为后果的权衡中,渐渐平复情绪,纷纷从郑家撤离。

  现场回音

  有法官在就有说服力

  讲述人:武义县人大代表、柳城畲族镇县后村党支部书记 俞春信

  武义的山太多了,深山老林的农民要解决纠纷没有律师,唯一可能与法律搭边的途径只有法官了。武义法院推出24小时驻庭值班制度,法官的工作时间与村民的自由时间就没有时间差了,有问题随时可以到法庭咨询、拿材料和开庭等,特别是遇到一些村民打架等突发事件,有法官在就有说服力,镇得住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对这块儿工作很满意,希望能有长效机制,努力地做下去。(记者 孟焕良)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报道

·浙江嘉兴: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建设
·浙江:建设法治中国的浙江实践 ——“法治浙江”建设八周年纪事之一
·浙江:杭州市公安局推进基层警营文化建设
·浙江:“情系养老院、法护夕阳红”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侧记
·浙江:金华公安助力法院破解执行难
·浙江:嘉兴司法行政系统再发深化服务动员令

·浙江:嘉兴司法行政系统再发深化服务动员令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
·浙江宁海法院:畅通老人维权渠道
·浙江余杭临平:制定实施意见规范减刑假释出庭案件办理
·浙江:破大案打零包加大查堵力度
·浙江义乌建设九大系统打造“智慧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