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许多人家都少不了要采购节日物品,商家大多会推出购物卡来吸引消费者。一些“黄牛党”就盯上了市民手中多余的购物卡,以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方式,赚取其中的差价。然而,收卡的“黄牛”万万没想到,竟有人盯上了自己。
案发▶▶▶万元购物卡刷卡时只剩十元
8月下旬,南京市公安局淮海路派出所连续3天接到多位市民报警,称他们买到大量假的商场购物卡,被骗总额超过6万元。
这些受害人有个共同的身份——“黄牛”,他们专门低价收购商场购物卡,再提高点价格卖给有购物需要的人,从中赚取差价。
这些“黄牛”没想到,最近收来的卡里居然掺有假卡。因为他们每人都有验卡机,可以准确验出购物卡里有多少钱。他们在收购这些购物卡前都经过仔细查验,但等他们拿这些本该有1万元或2万元的购物卡去消费时,却发现这些卡里仅有10元。
调查▶▶▶骗子手中有张“母卡”
办案民警立即带着这些假卡来到商场调查,果然发现假卡的蹊跷之处:当商场收银员将卡放入刷卡机查时,卡内余额的确显示为2万元;可要刷卡消费时,购物卡就会显示余额不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办案民警拿着卡仔细研究,突然发现每张卡上都有一串卡号,而这串卡号与电脑上显示的卡号居然不一样。这就好像张三的身份证上写了李四的身份证号一样,身份证虽然是真的,但是证件上的信息是错的。同理,受害人收到的卡不是假的,而是卡上的信息出了错。
民警推断,骗子应该是通过读卡设备读取未消费过的“母卡”信息,然后通过读写器将卡的信息复制到一张消费完的“子卡”上,然后再将“子卡”卖给受害人。经复制后的“子卡”,卡上的信息和“母卡”完全一致,只要不消费就完全不会发现有问题。看来,骗子们利用手中始终不用的“母卡”打着“稳坐钓鱼台”的算盘。
抓捕▶▶▶嫌疑人竟是“老熟人”
一位受害者曾提到,自己与骗子的交易是在银行完成的。民警立即赶到银行调取监控资料,很快得到嫌疑人的影像资料。派出所立即召开作战会议,研究下一步侦查工作。与会的一位老民警看到监控资料,突然惊呼:“我认识他!”
原来,2008年这位老民警办理过一起盗窃案,犯罪者就是画面里的嫌疑人。办案民警立即调取相关资料,锁定了嫌疑人邓某的身份。
9月2日凌晨,抓捕行动正式开始,民警很快就在邓某的家中将其抓获,随后将同案嫌疑人徐某、周某抓获。
交代▶▶▶牢里就预谋“大干一笔”
据邓某交代,他和徐某是一个牢房里的狱友,在出监狱前两人就商量好:出来后就做一笔“大单子”。
邓某出狱的时间接近中秋节,刚好是购物卡用的最多的时候,他们决定从购物卡下手,专骗“黄牛党”。
这个3人团伙各成员分工明确。徐某负责从商场买来购物卡,留下一张作为“母卡”,其余的全部在商场购买黄金,只留10元在卡中。他们将买到的黄金转手卖给收金人,从而“回收”资金。徐某的远房亲戚周某负责从网上买来读卡机,复制“母卡”,将信息写入只剩10元的空卡中。而邓某负责将这些名不副实的购物卡向“黄牛”兜售,实施诈骗。
目前,3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警方提示:
节假日期间,使用购物卡的人很多,为了避免上当受骗,购物者应该尽量做到如下几点:
在商场购物时,应当避免用大面额卡换取小面额卡,防止不法分子趁机掉包;
市民切勿贪图小便宜,不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商场购物卡;商场、超市大多使用磁性卡,非常容易被复制。而带有方形金属片的芯片卡则很难被复制。因此,警方建议商家多使用芯片卡作为购物卡载体,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记者 许 政 通讯员 徐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