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关到山村 帮山村亲戚脱贫致富
——成都市委政法委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掠影
鼎锅村地处邛崃市南部山区,距邛崃市区30公里,2013年该村被纳入成都市相对贫困村。“芦山4.20地震”发生后,该村遭遇了严重损失,全村293户就有56户的房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艰苦的自然条件和严重的地震破坏并没能让该村800余村民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亲戚”成都市委政法委带来的温暖
9月23日,天上飘着濛濛细雨,进山的道路非常湿滑,身着一件单衣已经不能抵御凉凉的秋意。尽管天公不作美,家住道佐乡鼎锅村2组贫困户寇仁杰一家却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因为他们家获得了一笔5000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听说我可以用这笔钱入股集体经济,也可以拿来自己搞养殖。”对于未来的日子,寇仁杰充满了期待。
据悉,这笔预算共计20.5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将惠及鼎锅村41户贫困户,资金来自鼎锅村的定点帮扶单位——成都市委政法委。筑路蓄水扶贫帮困从基础设施抓起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成都市委政法委、成都市信访局、金牛区发改局与邛崃市道佐乡鼎锅村结成帮扶对子。特别是成都市政法委把扶贫帮困作为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重要抓手,组织全委干部深入鼎锅村帮贫助困,从“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入手,积极帮助邛崃市道佐乡鼎锅村开展以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委协调落实了专项扶贫资金300余万元用于帮助鼎锅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扭转村民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点着手产业发展和顶层设计,真正带领鼎锅村走出贫困,让走基层、惠民生产生切实的成效。”
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对鼎锅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帮扶建设时,成都市委政法委与邛崃市水务局、道佐乡党委政府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商谈接洽,针对鼎锅村“山平塘”(水坝)工程的规划三易其稿:考虑到鼎锅村农业产业打造成型,并在未来融入天台山旅游环线后,在生产生活和“水环境旅游”方面的用水需求,该水坝的容水量从最开始设计的3000立方米最终改为了2.9万立方米。该水坝已于今年7月修建完工,现在正在按照规划有序推进管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并设立针对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基金’是成都市委政法委对该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量。‘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一方面可以帮助村民逐步增收脱贫,同时能够引导他们开拓致富的思维。”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鼎锅村贫困户、特困户较多,缺乏致富技能,持“产业发展基金”的贫困户,可根据该村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自行选择产业进入。“帮扶要实现鼎锅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充分利用外部扶持功能,挖掘群众的内生动力。”
“预计我今年全年养鸡的纯利润起码要超过5万元。”说起开始养殖跑山鸡一年多来的收获,鼎锅村1组村民王仁福自信地伸出了五根手指。王仁福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响应帮扶单位的号召搞“产业发展”后,他便开始学着养殖跑山鸡。目前,养鸡场随时都放养着600只左右的跑山鸡,今年出栏的两批400多只鸡已经为他一家带来了两万多元的纯利润。
提到养鸡场未来的发展,王仁福向记者透露了他的规划: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与村里其他养殖户一起成立一个跑山鸡养殖合作社,打造放养跑山鸡的“鼎锅”品牌。说到以后养殖场的收入,王仁福给自己定下了“年纯收入20万元”的目标。“按照市委政法委帮助鼎锅村制定的《鼎锅村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村级发展规划》,针对鼎锅村的‘产业升级’措施目前已经全面启动。”成都市委政法委派驻鼎锅村的驻村干部李仕强介绍,鼎锅村正在集中打造600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同时在村域范围内适合种植蔬菜的区域发展标准化蔬菜种植,目标是最终形成1200余亩标准化高山生态绿色蔬菜园,“目前,500亩的规模已经成型”。
他告诉记者,依托自然环境资源,鼎锅村今年将开始大力发展土鸡、山羊、生猪等小家禽家畜养殖业,以及栽种适合气候特点的林木果树,优化产业布局。“以王仁福打头,鼎锅村的养鸡专合社正在组建当中。”李仕强说,而在已经栽种的300亩1.42万株核桃树基础上,今年将再增100亩,并引导当地村民发展林业经济。
在鼎锅村的采访结束后,记者与驻村干部李仕强聊起了驻村一年多的感受。李仕强告诉记者,从去年6月中旬开始在鼎锅村驻点帮扶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全村每一户村民的家中。
聊天过程中,记者无意间翻看了李仕强2013年的驻村工作总结,朴实无华的文字记下了这位出生于大山却工作于都市的中年汉子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怀。“7月24日、8月20日、9月28日、12月10日,王忠林书记、张俊国常务副书记先后4次带领机关处室负责同志到帮扶点鼎锅村认门识路,熟悉情况,开展对接走访、了解村情、社情,慰问困难群体,交流扶贫帮困意见,对帮扶村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底……”“截至(2013)年底,委机关已有8个支部46名党员到村开展走访群众慰问活动,主动识民情、接地气,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8户困难群众送去了大米、油和慰问金;……”“明年(2014年)的扶贫帮困打算是按照成都市和邛崃市三步走战略,进一步推动鼎锅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主导产业更为成熟、村级管理模式有所创新、村民素质不断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明显增加,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全村人均纯收入逐年递增不少于1000元,2017年村民整体基本脱贫的目标……”
相关报道
“四心”工程打造居民满意院落
按照成都市委“进社区”、“走基层”和“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等活动的安排部署,今年以来,成都市委政法委通过多次深入帮扶街道、社区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摸准摸实情况,制定了与结对帮扶社区的院落整治项目规划,紧紧抓住“点面结合、问需于民、平安和谐、幸福提升”的工作思路,帮扶成华区二仙桥街道全面完成了四个平安院落的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精心组织打造群众满意的放心工程
市委政法委及时召开书记办公会,安排部署委机关帮扶二仙桥街道相关事宜。常务副书记张俊国多次深入二仙桥街道和相关社区调研、指导委机关各支部结对帮扶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由综治办牵头统筹帮扶项目的协调和整体推进工作。从2013年10月底调研摸底开始,二仙桥街道这四个院落的整治工作目前已顺利完成。
顺应民意打造群众满意的安心工程
在整治实施前,综治办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二仙桥街道和相关社区通过调研、与社区干部群众面对面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对帮扶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反复摸底调查论证,最终确定了对四个企业改制破产后遗留院落(西北路社区西北一路6号院、西北路社区西路20号院、东路社区东路9号院、东路社区东路13号院)进行整治。针对这四个院落都存在建造年代较久,房屋老旧、路面破损、管理无序等现状,街道和社区采取进门入户、开坝坝会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对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满足群众的真实需求和解决实际困难。
居民自治打造群众满意的顺心工程
“广泛发动院落居民参与到小区平安创建、小区管理等工作中,使每个院落都形成人人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按照“先自治后整治”的工作思路,立足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群众自愿自主的原则,在四个老旧院落大力推行准物业管理和居民自治等物业管理方式,实现了社区院落整治与居民自治的有效结合。
便民利民打造群众满意的省心工程
为切实改善结对帮扶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今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共投入100万元资金用于四个院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安装监控系统,配置休闲桌椅,制作宣传栏、信报箱,打造连心驿站,平整小区道路,规范停车位,实施绿化、墙面整治……现在,四个院落的环境面貌已经显著改善,治安状况也大大好转,院落居民满意率大幅上升。
杨金忠 本报记者 曾昌文文/图
·四川成都:左正兼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政法工作研讨会暨中央政法委调研联系点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王其江出席并讲话
·四川成都大邑县“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成效突显
·[视频]四川: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
·成都长安网推出“我最喜欢的政法干警”群众推荐活动
·四川:推动政法系统作风持续根本好转
·四川:推动政法系统作风持续根本好转
·四川:遂宁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关于“两个实施意见”讨论会
·四川政法系统贯彻省委“两个意见”特别报道
·四川:蓬溪政法系统召开贯彻省委“两个意见”工作会
·四川:借助媒体平台力量加强政法宣传工作
·四川巴中政法微电影《援手》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