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安部部署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北京市公安局着眼“建设最安全城市,打造最廉洁警队”目标,通过出台各类执法规范,开设法制讲堂、网上办案和监督融合等措施,对全局590个派出所进行规范化改造,培育全警的法治思维,要求“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9年以来北京市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2.4%以上的高位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局110投诉同比下降14.1%;而1-7月市局受理群众初次来访问题同比下降9.7%。
出台各类执法规范 从执法细节抓起
近年来,市公安局不断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改进执法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每一项执法活动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面对一线民警的执法需求,编纂了《执法大纲》,全面梳理、规范了全局360项执法行为、900项执法流程和4400个执法基本环节,形成了18个专业警种执法业务标准700余项;结合法律、法规实战应用,制定了120余项案件办理标准及依法处理意见,细化了54类常见多发的治安行政案件的裁量标准。
通州分局永顺派出所的汪卫鹏警官虽然是位年轻民警,但执法办案一样不含糊。他说自己手里握有“办案不求人”的法宝,那是市局统一下发的《规范执法办案手册》,以图文并茂、直观易懂的形式,列举了22种常见类型案件的办案流程、取证要点、文书制作、平台操作等标准要求,十分便于民警实操。
“从说好第一句话、敬好第一个礼等执法细节做起,从强化执法办案事前告知、事中沟通与事后反馈等执法环节抓起,使人民群众更加理解支持我们。”市公安局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局出台了《文明执法行为规范》,对执法、服务工作语言以及文明执法禁语进行了统一规范,有效解决了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增强全警法治思维 开设“法制教育大讲堂”
市公安局每周二下午开设“法制教育大讲堂”课程,市局、分局、基层科所队三级授课课堂开课,由法制、刑侦、治安、经侦等各专业部门讲授,内容涵盖法学理论、新法新规、执法实务、案例分析等,范围直达基层科所队。在2013年底公安部检查中,检查组在全局随机抽取30名民警进行了执法业务知识考试,通过率达100 %,平均成绩为83分,在已通过公安部验收检查的12个全国公安机关中名列前茅。
同时,对全局590个派出所进行规范化改造,将执法办案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此外,全局还执行所有案件应在办案区内办理,将执法环节登记在册,保存监控录像一年等措施。
网上办案与监督融合 执法办案信息化提升执法效能
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2009年以来北京市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2.4%以上的高位水平。2014年上半年,从涉法涉诉信访及投诉总量看,全局110投诉同比下降14.1%, 1至7月市局受理群众初次来访问题同比下降9.7%;从最常见、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治安案件看,全局行政复议案件维持率达到95%以上,行政诉讼案件维持率达到98%以上。
从2010年起,市公安局将检法机关的司法监督结果,群众的涉法信访投诉以及110投诉、群众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全部纳入外部评价,占执法质量考评50%权重。此外,市公安局建立了法制、督察、纪委等多部门联动的三级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建立了三级执法办案突出情况局务会通报和三级案例讲评制度。近3年来,全局讲评执法案例1200 余个,不断强化执法问题的纠错整改。2011年,在全局推行立案公开,通过互联网查询平台、接待窗口、电子信息屏等多种渠道,主动公开案件受理、立案等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深化“阳光执法”建设。
同时,市公安局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执法办案的标准化流程控制和管理,由刑侦、治安、经侦、出入境、禁毒等16个办案业务系统整合而成的执法办案平台,将从接警、受理、立案到移送起诉近200个办案业务流程、390多个办案环节、259种法律文书和内部审批表纳入办案平台统一管理,各类执法信息高度共享,高效运转。
将网上办案与网上监督融合在一起,有效破解了传统模式下办案与监督不同步的工作难题。目前,全局18个警种,32个办案总队和分县局,550多个基层办案单位约3.6万执法民警均在应用平台进行网上执法办案。(作者:欧阳晓娟)
·北京怀柔:处置违法行为2300件
·北京公安局:多措并举培育全警法治思维
·北京警方打造现场执法“阳光工程”
·北京警方跨省联合作战 禁毒创十年最好水平
·北京平谷检察院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青年干警座谈会
·北京警航总队自主培养四名新飞行员
·北京警航总队自主培养四名新飞行员
·北京警方今年上半年110投诉降14%
·[视频]北京警方打击刑事犯罪创十年来新纪录
·[视频]北京正式启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
·北京海淀城管开展“出行平安、拒绝黑车”专项执法行动
·北京王府井开展国庆节前安全生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