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级党委既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更要着力解决好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坚持强基固本、开拓创新,坚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加强组织领导,是在新起点上开创锦州党建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体制。
落实责任抓根本。建立以市委、县(市、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保障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推动难点工作有突破、重点工作有创新。组织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组织协调作用,纪检、宣传、政法、统战和政府有关部门及群团组织要按照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
强化保障增活力。坚持整合资源、政策倾斜、加大投入,保证基层组织工作有力量、活动有阵地、办事有经费、服务有保障。加强阵地建设,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深入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达标升级。强化经费保障,建立基层党建专项资金。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离职村干部待遇,把村和社区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努力在全市上下营造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浓厚氛围。
监督考核促实效。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特别是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财政投入、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建设等工作的考核,建立奖惩措施,强化责任追究。落实“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健全督促检查制度,开展“星级评比”等载体活动,推动工作落实。
典型引领传正能。采取会议推介、媒体宣传等方式,每年集中总结宣传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典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市、县(市、区)两级要组织开展基层党建拉练观摩和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努力在全市上下营造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浓厚氛围,开创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今年年初以来,锦州市委以党的建设统揽各项工作,实现了锦州发展的新变化。最为鲜明的变化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转变令人振奋。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机关作风百日整治、政法系统执法执纪百日整治、纪检组织部门作风专项整治、低保审核清理等活动,突出整治了机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关系保、人情保”以及“小金库”等问题。建立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县(市)区委书记月调度会、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定期向市委报告工作、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实行“双组长”、社情民意联络员、政府新闻发布会等制度。组织“70后”副县级年轻干部驻村蹲点锻炼。匡正用人风气,全市新选任的干部群众满意度达到94.3%。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
最为重要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质量持续提升。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04.4亿元,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7.6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532.6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9亿元,增长12.7%;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增长12.4%;外贸出口14.3亿美元,增长29.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9亿元,增长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73元,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8元,增长1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半年“双过半”。
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半年行动,对全市2万余处违章建筑进行依法拆除,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网吧违法经营、学校周边小餐桌卫生管理问题进行重点整治,依法取缔4438台客运人力三轮车,多年影响锦州城市形象的顽疾得以清除。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道路、管线、排水等设施进行修缮,加速推进净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城区绿地生态工程,开展“两河”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环境治理“半年会战”。
最为可喜的变化是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城镇实名制就业3.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五险”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全面完成了低保审核清退工作。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11大类4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效显著。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5234套,基本建成2028套。
——本文节选自中共锦州市委书记王明玉基层党组织调研报告
记者/张继锋/宁 旭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