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西

山西:“双百”示范典型打造平安法治朔州

2014-09-23 08:19:2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 

垂柳随着清风飘摇,牵牛花在耀阳下妩媚动人,一条不宽的石子路径直指向薛圐圙村。村口公开栏上张贴的7月份村经费开支及党务信息依旧完整,另一侧黑板上用粉笔密密麻麻写满了村规民约、法律知识。

薛圐圙村所属的山阴县薛圐圙乡是朔州市100个依法治理示范典型之一。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以“双百”示范典型为抓手,推行依法治理和平安建设,走出了一条平安法治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新路子。

“双百”示范是平安法治建设的引领之擎

如今,朔州市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锦嘴上常挂着两块招牌——“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和“六五普法”先进市。

“平安创建及依法治理两项工作宏观而又抽象,因此必须有好的切入点。”谈起成功经验,李锦告诉记者,“朔州把平安建设和依法治理‘双百’示范典型作为平安法治建设引领之擎,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平安法治建设”。

为深化“平安朔州”及“法治朔州”建设,自2013年开始,朔州市综治委及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决定在全市开始培育100个平安示范典型及100个依法治理示范典型,即“双百”示范典型。

“这100个平安示范典型和100个依法治理示范典型全部从基层产生,涵盖了县、乡镇、村(社区)、单位、企业、学校、家庭等多种行业组织。”朔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解志强告诉记者。

据解志强介绍,在依法治理典型示范工程创建中,朔州市明确全市示范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制定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落实党务财务公开、干部职工学法形成制度、实行依法治理责任制、落实依法治理经费及办公设施等,而对于县、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又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标准。在平安示范典型上则要求创建单位组织、人员、经费到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到位,内部管理规范,工作有创新,群众参与度高,而对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矿区、平安社区(村)、平安乡镇(街道)、平安县(区)标准也进一步细化。

确定标准后,朔州市要求各县区建立领导责任制,同时建立了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定期对示范点进行督促指导、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对于在创建中出现的成功做法,则加以提炼规范,用制度的形式固定形成创新典型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们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将典型示范工程纳入年度综治和平安朔州建设工作考核范围,通过实地检查、听取汇报、走访座谈等形式,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达标考核的进行命名、授牌,同时进行‘回头看’,对已批准的但发现弄虚作假、不合条件的坚决予以撤销。”

“我们要通过典型引路,带动辐射,力争在2015年朔州市依法治理达标单位达到98%以上,2017年98%的社区(村)、乡镇(街道)、100%的县(区)达到平安创建标准,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李锦说。

依法治理是平安法治建设的治本之策

一场雷雨之后的马辛庄乡鲁沟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泥土的清新。一进村口,记者就听见村里大喇叭传来的法制宣传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遵纪守法,人人有责……”

如今的鲁沟村已经成为怀仁县新农村建设的榜样。村子的富裕安定、长治久安除了源自村党支部书记许谦和村民的恳实能干,更得益于依法治理的生根发芽。

许谦为人忠厚,早年间在村子里开设砖厂和混凝土搅拌厂。2005年开始担任鲁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当上村干部后,除了帮助村民致富外,很多收费项目,如医疗保险等,都是先由许谦垫付,之后村民有钱就还,没钱就算。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许谦开始思考:“自己做的再多也都是些小恩小惠,村子要长远发展,必须依法治理。”

在许谦倡导下,鲁沟村成立了依法治村领导小组,完善了治保委员会职能,设置了法治宣传组、民事纠纷调解组、社会治安保卫组、重点人员帮教组,同时制定出台了干部带班值班制度,原则上每季度村务、财务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和财务收支及时公开的村务、财物公开制度,“两委”干部述职评议制度和事故排查制度。此外,村里还聘用法制宣传骨干,建起了法制宣传墙,利用农闲时举办法制讲座,利用村大喇叭开展法律宣传。

鲁沟村村口,一排排白色“别墅”坐落湖边,整齐安逸,这是近年来鲁沟村多方筹资、群众参与的“旧村拆迁改造工程”中统一规划建造的村民住房。2009年,鲁沟村开始实施旧村拆迁改造工程。

许谦告诉记者,从工程一开始,村里便提出要充分发挥民主,依法改造,让惠民工程真正惠民。为了搞好旧村改造,2009年8月,在他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改造想法后,村支两委立即邀请相关部门制定了初步的拆迁改造方案,随后邀请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召开多次座谈会对方案进行讨论并修改。

“在方案确定后,我们召开了由党员、村民代表及拆迁户参加的大会,通过了按区域、分季度实施旧村改造拆迁改造方案,确定了‘拆三间补三间’的补偿办法。”许谦这样说道,补偿办法和改造方案确定后又在全村进行了7天的公示。“由于前期工作到位,充分听取了村民意见,在随后的改造中,没有发生一起拆迁改造闹事上访的。”

“如今,村里的一切事务都有制度管着,一切事情都按制度办,咱还有啥意见?”采访中,一位村民这样说道。

精细管理是平安法治建设的关键之举

怀仁县怀仁一中是朔州市平安建设示范典型之一。《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怀仁一中日常管理记录册中,大到校园的安全管理,小到如何处罚学生吸烟、打架行为,将平安校园管理工作细化为80多项。校长王宝林说,“校园的管理复杂琐碎,平安工作必须落实到人,细化到项。” 朔城区张蔡庄乡在建设生态大乡的过程中,采取“三公两畅一夯实”、“三定两联一到位”、“三请两进一解决”的工作机制,从乡到村、从村到片、从片到户划分管理区域,乡干部与村协管员及重点人员时刻保持联系。同时发现问题请领导、请专家、请执法执纪人员帮助解决,保持了连续7年无越级上访的良好记录。 朔城区政法委书记李有平如说,“张蔡庄乡将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是平安建设的榜样。” 李锦告诉记者,“精细管理是平安法治建设的关键之举,只有将管理精细化,才能真正做好平安法治建设工作。” “马岚庄的韭菜,小石口的蒜,石庄的姑娘不用看……”早在1993年,应县下社镇石庄村就荣获了省级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的称号,如今又成为了朔州市平安建设示范村。从1986年开始,村里就成立了治安领导小组,并将全村划分为五个治安区,每个治安区设置若干个治安小组,五户为一治安联防组的“五户一保”制度,从源头实施治安联防,排解矛盾。 “当时实施的原因是村里主要收入是卖菜,意识到如果菜农和菜商之间经常发生纠纷,治安搞不好,很多菜商就都不敢来了,”当了30年村支书的戚存义告诉记者,如今,石庄村不仅进一步健全了村支两委和治保委员会,还对“五户一保”进行了延伸,推出了邻里联防互助,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法制宣传等全部融入联防互保,纵向上实现了村、区、组、户的精细化管理,在横向上还设立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监督会,红领巾护校会及村巡防队,使村里的大小事务都有人管。同时石庄村对精神文明建设也进行了细化,推出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比,进行家风评议、主妇评比、邻里竞赛,“如今全村从老到小形成了奋发向上,人人遵纪守法的风气,大伙也在互相比,比发家致富,比遵纪守法,比谁家培养出的大学生多。”戚存义得意地说,从1986年到今,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现在外村的姑娘找对象一听是石庄的小伙儿,彩礼要的都比别的村少,“环境就是生产力啊!” >>相关报道见二版

“方案确定后,我们召开了由党员、村民代表及拆迁户参加的大会,通过了按区域、分季度实施旧村拆迁改造方案,确定了‘拆三间补三间’的补偿办法。”许谦说,补偿办法和改造方案确定后又在全村进行了7天公示。由于前期工作到位,充分听取了村民意见,在随后的改造中,没有发生一起拆迁改造闹事上访的。

“如今,村里的一切事务都有制度管着,一切事情都按制度办,咱还有啥意见?”采访中,一位村民这样说。

精细管理是平安法治建设的关键之举

怀仁县怀仁一中是朔州市平安建设示范典型之一。《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怀仁一中日常管理记录册中,大到校园安全管理,小到如何处罚学生吸烟、打架行为,将平安校园管理工作细化为80多项。校长王宝林说,“校园管理复杂琐碎,平安工作必须落实到人,细化到项。”

朔城区张蔡庄乡在建设生态大乡过程中,采取“三公两畅一夯实”、“三定两联一到位”、“三请两进一解决”工作机制,从乡到村、从村到片、从片到户划分管理区域,乡干部与村协管员及重点人员时刻保持联系。发现问题请领导、请专家、请执法执纪人员帮助解决,保持连续7年无越级上访的良好记录。朔城区委政法委书记李有平说,“张蔡庄乡将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是平安建设的榜样。”

李锦告诉记者,精细管理是平安法治建设的关键之举,只有将管理精细化,才能真正做好平安法治建设工作。

“马岚庄的韭菜,小石口的蒜,石庄的姑娘不用看……”早在1993年,应县下社镇石庄村就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称号,如今又成为朔州市平安建设示范村。从1986年开始,村里便成立治安领导小组,将全村划分为五个治安区,每个治安区设置若干个治安小组,五户为一个治安联防组,推行“五户一保”制度,源头实施治安联防,排解矛盾。

“当时实施的原因是,村里主要收入靠菜,如果菜农和菜商之间经常发生纠纷,治安搞不好,很多菜商就不敢来了。”当了30年村支书的戚存义告诉记者,如今,石庄村不仅进一步健全了村支两委和治保委员会,还对“五户一保”进行了延伸,推出邻里联防互助,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法制宣传等全部融入联防互保,纵向实现村、区、组、户精细化管理,横向设立红白理事会、妇女监督会、红领巾护校会及村巡防队,使村里的大小事务都有人管。

石庄村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细化,推出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比,开展家风评议、主妇评比、邻里竞赛。“如今全村从老到小形成奋发向上、人人遵纪守法的风气,大伙也在互相比,比发家致富,比遵纪守法,比谁家培养出的大学生多。”戚存义自豪地说,从1986年至今,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现在外村的姑娘找对象一听是石庄的小伙儿,彩礼要的都比别的村少,“环境就是生产力啊”!

本报记者马岳君 本报见习记者王志堂 本报实习生黄燕萍

[责任编辑:陆然]
相关报道

·山西朔州民警成功规劝一在逃人员自首
·山西朔州中院举办量刑规范化培训会
·山西朔州市检察机关搭建三位一体“阳光检察”平台
·山西朔州:倾力维护交通秩序 竭力保障安全畅通
·山西:谱写法治朔州建设新篇章
·山西朔州:争创“六好” 赢百姓满意

·山西朔州:争创“六好” 赢百姓满意
·[视频]山西朔州启动“千村万户普法行”活动
·山西朔州检察机关开展纪律教育整顿
·山西朔州春节期间未发生重大案件
·山西朔州:小小宣传台 传递交通大安全
·山西朔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举办交通协管员素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