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1时30分,夜色已深,上海市街头依旧能见到警灯闪烁的警车、全副武装的民警在认真盘查可疑车辆、人员……当城市安睡时,上海公安在深夜亮剑,守护着城市的安宁。
近年来,为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力度,上海市公安局创新警务运作模式,定期组织刑侦、治安、交警、特警等警种合成作战,探索形成了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工作机制,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提高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上海市公安局要将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通过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巩固完善治安巡逻防控、武装应急处突、群防群治防护‘三张网’,努力打造上海现代警务机制升级版。”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白少康说。
今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先后组织开展夜间联合查堵行动19次,破获刑事案件2500余起,查处治安案件16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300余名。1至8月,上海市刑事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8.8%,“两抢”和盗窃案件分别下降27.2%和16.5%。
精确制导、主动防控,让犯罪分子无路可逃
如何通过信息化应用与警务模式创新实现由“被动打击”到“主动防控”的目标,是上海市公安局党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上海地区发案数据显示,每天零时至3时是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高发时段。如果能在这个时段集中出动警力设卡盘查,就能将犯罪分子拦截在准备作案的路上与作案逃离的途中,起到主动防控和及时打击犯罪的作用。
2013年,上海市公安局在郊县分局试点取得良好战果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推广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行动。今年以来,根据亚信峰会安保工作要求,上海市公安局进一步拓展了行动内容,将治安场所清查整治与来沪人员聚居地管理整合进来。行动从10时发起,白天整治赌博、扒窃等治安顽症,夜间清查浴场、桑拿等行业场所,第二天零时起全市开展设卡盘查……形成了一张“全天候、全时空”的打防管控网络,尽可能挤压违法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亚信峰会闭幕后,查堵行动步入了常态长效机制建设轨道,并按照“力度不减、频率提高”要求不断优化完善。
扁平指挥、统一调度,“大数据”指导布警
“行动开始!”9月13日零时,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厅灯火通明,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臻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各分(县)局分指挥部宣布启动第23次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行动。1700余名民警、520余辆车辆和4艘公安船艇分赴全市137个预定卡点。
行动由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协调,各分(县)局以及刑侦、治安、交警、特警等警种共同参与。指挥大厅巨幅屏幕上显示着全市各主要交通枢纽的实时画面,指挥员轻推摇杆、轻点鼠标就能调取切换各卡点民警的工作场景,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扁平化指挥调度。
查堵卡点的设定建立在碰撞比对110报警信息、发案数据变化、人流车流模拟测试结果等海量“大数据”的基础之上,确保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工作目标,在犯罪分子较容易出现的时间、地点布警。
警种分工、规范执法,努力做到少扰民
每个卡点由多个警种民警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交警引导待检车流、查控酒驾,派出所民警拦截盘查可疑人员、车辆,刑侦支队民警识别疑点、讯问犯罪嫌疑人。一旁有武装特警警戒,属地派出所设专人比对分析采集取得的可疑人员信息。装备保障方面,防闯关道钉、减速带、警示标志、反光背心一应俱全。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卡点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综合性战斗实体,没有“鱼儿”能够穿网而过。
为避免市民被反复检查,上海市公安局专门为每次行动设计了不一样的粘纸,检查完毕粘贴在被检查车辆的挡风玻璃上,下一个卡点民警看到后自动放行。为确保规范执法,参战民警全部配备执法记录仪,记录检查全过程。各级警务督察部门也派员在全市各卡点随机巡逻,及时发现执法不规范行为并当场要求整改。
上海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总结推广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行动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努力构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平稳有序。(记者 吴艺)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会议举行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会议举行
·上海闸北法院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暨廉政党课专题学习会
·上海宝山法院多措并举解决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问题
·上海铁路中级人民法院反映轨交扒窃案件呈现“四高一低”的特点
·上海浦东法院关爱来沪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
·上海浦东法院关爱来沪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
·上海闸北区召开综治工作会议 布置下阶段综治工作任务
·上海奉贤区综治委召开平安建设实事项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征求座谈会
·上海宝山区社工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
·上海浦东新区禁毒工作节前专题会议
·上海一中院法官赴自贸区现场指挥销毁上千台侵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