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身上的法袍有执念,也知道身上法袍的重量,只要还有能力,我愿用一丝余热暖化司法之路。”这是一名老法官炙热的心声。
自返聘担任上杭法院诉前调解员,6个春秋日夜,刘胜超将他对人民的忠诚、法律的执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都倾注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各种棘手的纠纷中,用他的诚心、暖心、真心将一件件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亲情关怀贴心化矛盾
面对日益严峻的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年届七旬的刘胜超在接到上杭法院的返聘邀请后,毅然放弃了悠闲的种花养鸟的老年生活,走进上杭法院调解室,当起 了事繁、任务重、责任更重的调解员。
老刘曾是执行局局长,在化解矛盾、促进调解和执行上很有一手,做了调解员之后,更是工作尽头足、热情高,在赡养抚养、婚姻纠纷、邻里纠纷案件中经验丰富,工作得心应手。今年8月,在一起离婚案件中,一对夫妻闹得不可开交,还因为争夺孩子抚养权,男方多次到女方家中辱骂恐吓,险些造成伤害。老刘接手后,费尽周折将双方叫到一起,极力促进他们缓和情绪,在得知双方矛盾虽大,但都对孩子疼爱有加时,以利于孩子成长为突破口,耐心开导他们,化解了矛盾,让两人好合好散。在一起赡养纠纷调解过程中,刘胜超一方面运用法律和案例,耐心对子女进行教育,让其明白子女的赡养义务,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和他们进行沟通,细心了解症结所在;另一方面,他以同龄人的身份向老人说明子女也有自己的苦处,应该多谅解、帮助他们。在老刘两个多小时 的调解之下,老人和子女都满意而归。
温情服务暖心解纠纷
2013年3月,老刘接待了一起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李某和赖某及其家属。因天黑路滑,骑着摩多车的李某不小心撞倒了行人赖某,造成赖某左腿粉碎性骨折,花费医疗费3万余元。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李某不服,拒不赔偿。原本就是低保户的赖某急于筹钱治疗,无奈之下只能诉至法院。
老刘积极召集双方调解,但李某一直拒绝出面调解,坚称赖某讹诈,自己只是轻轻碰擦了一下,根本不会有那么大伤害,赖家人见李某态度如此恶劣,扬言要召集亲友把李某揍一顿,逼他付医疗款。老刘闻讯后,先是安抚情绪激动的赖某家人,之后不顾舟车劳顿,几次下乡到李某家中,跟李某讲法理,讲情理,说明赖某家中的困难处境,劝解李某体会对方难处,也避免自己找麻烦。经过老刘的循循劝导,李某终于动了恻隐之心,表示愿意赔偿。
结案后,老刘还到医院看望了赖某,赖某紧紧握住老刘的手,涕零到:“谢谢刘法官,要不是您,我都不知道去哪筹这笔医疗费,这脚可能就废了,您就是 我的大恩人。”
刘胜超拍拍赖某的手,诚恳地说:“我是一名调解员,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是我的职责所在,不必谢我。”
言传身教真心引路人
“李法官,我发现你的一个案子还有回旋的余地,应该可以调解结案,回头你过来聊聊。”老刘不仅深入调解一线,化解纠纷,更是发挥老法官的经验优势 ,为年轻干警当“导师”,主动承担起为青年人传授工作经验的“传帮带” 责任。
今年7月,法院受理了一起相邻纠纷,前后邻居因通道发生争执,前面一家人因为新建房屋,把后一家要通过的通道一起并入了自家地基内,后面人家一怒之下将前面人家的建起的墙推了,两家势同水火,更是大打出手,互不相让。村委会、派出所多次调解都无功而返,最终起诉至法院,由青年法官李某承办。李法官也尝试过召集双方调解,但原被告各持己见、针锋相对,更是差点在法庭上动手,李法官觉得调解无望,准备开庭审理判决。老刘知道后,向小李了解了案情,并细看了案卷材料,觉得双方邻里多年,还有调解的希望。老刘和小李一道冒着酷暑,下乡到两家进行调解,耐心地做双方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重归邻里之好。
案后,老刘对小李说:“只要案件还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调解,尽量使矛盾温和化解。”
6年来,刘胜超所在的调解室时常围坐着人,或是他在开导双方当事人,或是在指导年轻法官,工作繁重,没奖金,没风光,但刘胜超一直在调解第一线, 为化解纠纷、调和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记者邓炳秀 通讯员 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