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满足来沪务工人员子女对父母的心理期待,提高来沪务工人员家庭的科学教养水平,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特别推出“好父母课堂”巡讲活动,出版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书籍《童声心语》,并邀请权威的心理专家为来沪民工子弟学校讲授亲子沟通、儿童人格塑造等内容,给来沪务工人员家庭带去真切的心理关爱。
昨天(2014年9月15日)下午13:40分,在浦东新区杨园中心小学,浦东法院举行了巡讲活动的启动仪式,浦东新区副区长谢毓敏,浦东新区法院院长张斌,浦东新区妇联、司法局、教育局、人大代表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11所成员学校的代表及100余名学生家长参加了此次活动。
据介绍,从2014年9月中旬至12月中旬,浦东法院“好父母课堂”将在11所浦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22场巡讲,讲座内容分为“好父母的自我修养”、“儿童健康人格塑造”、“亲子沟通艺术”、“亲子冲突的化解”这四大主题。对此,浦东法院特别邀请了四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社会志愿者作为巡讲老师。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著名的心理专家王裕如教授在启动仪式结束后进行了活动的首场讲座。
“犯罪行为的发生与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而家庭的教养环境和教养方式对于孩子人格的塑造非常关键,这项活动通过我们给予爸爸妈妈们专业指引,使父母认识到在孩子成长的各个时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避免对孩子培养不利的沟通和教育方式,从而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王裕如对这项活动评价道。
据张斌院长介绍,“好父母课堂”巡讲活动是浦东法院“春天的蒲公英——新上海人第二代与法牵手”项目组今年推出的关爱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的重点活动。
“春天的蒲公英”项目是浦东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延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累计面向辖区内来沪民工子弟小学7000余名学生开展法治讲座350余次,策划大型活动20余次,全面提升了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城市认同感,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深受学校师生欢迎,该项目曾荣获全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优秀事例”、“上海市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十佳示范案例”等诸多荣誉。
去年六一,“春天的蒲公英”项目策划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大型主题征文活动,424篇情感真挚的文章让项目组非常触动。项目组发现,大量来沪务工子女在家庭教育、亲子互动沟通方面存在缺失、误区,来沪孩子与本地孩子相比更容易出现成长困惑、心灵创伤,这个群体的孩子更需要心理关护。征文活动之后,项目组还组织了60人次一对一访谈和团体访谈,深入了解儿童内心的期望与诉求。
之后,项目组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编撰了书籍《童声心语——听孩子说说心里话》。这本书特别选取了40余篇征文,让大家倾听孩子们内心真实的声音,让家长们更好的理解孩子从而提升亲子沟通的有效度。同时,该书还采用漫画的形式,精心提炼了“健康孩子培养六要六不要”、“亲子沟通六要六不要”、“婚姻告急五要五不要”等幸福锦囊。在此次巡讲的启动仪式上,浦东法院宣布正式推出这本新书,不仅在现场播放了短片介绍该书的出版背景及编辑过程,100多名家长和11所学校荣幸地成为该书的首批读者。
“‘春天的蒲公英’项目是浦东法院关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一个开放性平台,也是浦东法院少年审判心理干预机制的积极延伸,在长期坚持普法教育,提升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基础上,浦东法院还将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特别是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关注。这一次的‘好父母课堂’巡讲活动是浦东法院将法制传播与心理关护两者进行融合的新尝试,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为从源头上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作出不懈的努力。”张斌院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