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积极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筑牢基本民生底线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宣示了党和政府维护困难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的庄严承诺。吉林,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实践。在白山松水、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幅幅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的画卷正徐徐拉开。
切实担起统筹责任
“统筹”,重新定位民政坐标。民政部门如何在一个新的维度上有所作为?
吉林省民政厅厅长郑国君认为:民政部门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主动加强协调配合,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合力推动工作落实。
部门协调上,吉林省落实社会救助省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加强协调配合。目前,全省所有市(州)、县(市、区)已全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全省覆盖。
长春市绿园区依托联席会议,分级解决社会救助工作中的问题。对资金安排、项目整合等重大问题,由主管副区长召集协调;对责任分工、任务落实等比较重大问题,由民政局局长召集协调;对事务安排、具体事宜等一般性问题,由民政局副局长召集协调。
制度落实上,吉林省实施特困群体救助工程,在《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的8项救助基础上,增加了农村扶贫、司法援助、残疾人帮扶、慈善救助等4项救助,统筹解决特困群体在基本生活、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司法等方面的困难,形成了全省大联动、大救助工作格局。
信息资源共享上,吉林省建立了跨部门、多层次的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实现了12个部门信息共享,有3个市、州实现电子比对。2014年,省民政厅主动承担全国核对信息系统基础平台测试工作,依托全省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省级核对平台,提高了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全面畅通救助渠道
吉林省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畅通了救助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
长春市绿园区,投资500万元改扩建区、乡镇街道所有服务大厅,平均面积达到200平方米,增设“急难救助”“综合救助”“代办帮办”窗口;协调21个成员单位梳理汇总99个救助项目,调整工作流程。区委、区政府加强跟踪督办,有效解决部门之间“空档”“断档”问题。
乡镇街道救助中心受理的救助申请,不能办理的,转送区救助中心办理。区救助中心受理的救助申请,需乡镇街道办理的,转乡镇街道办理;需相关部门协办的,转相关部门办理,承办单位3天内向中心书面反馈办理意见,办结后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单一部门不能承办的,由区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会商解决。
目前,吉林省87%的县市区、所有的街道乡镇都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或窗口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畅通了困难群众求助渠道。
扎实推进急难救助
如果说,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托底的安全网,那么,急难救助就是这张网的“网底”。
救急难,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吉林省积极探索“救急难”主动发现机制。发挥社区网格长、楼栋长、村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熟悉民情的优势,形成区、镇街、村社、网格长四级网络,实行急难救助零报告。通过心愿墙、QQ群、微信群等途径,拓宽救助信息获取渠道。
救急难,重点在于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吉林省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
吉林省全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一站式”结算全覆盖。今年以来,支出资金5365.97万元,救助10441人次,人次均救助5139元,确保困难群众有重病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记者 潘跃)
·吉林九台:推进职务犯罪一体化办案机制
·吉林检察深度推进业务公开倒逼司法公正
·吉林长春:创新派出所社区警务夯实工作根基
·吉林长春专题禁毒教育课开讲
·吉林新安派出所民警帮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吉林白城迅速侦破一起绑架案
·吉林白城迅速侦破一起绑架案
·吉林松原团结:七招清除信息采集盲点
·吉林全面开通新媒体平台
·[视频]吉林:预防职务犯罪主题微电影开机
·吉林白山消防排查整治校园火患
·吉林长春侦破部督系列街头诈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