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箱子警察”阮林根:拆小偷的招 教群众防范

2014-09-18 08:42: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9月17日电(记者王俊禄)浙江台州海门街头,有个现象颇为奇特:几乎所有女士的手提包都提在右手——因为她们听过社区警察阮林根的防范课:一般走路靠右边,右手提可防“飞车党”盗抢。

  从不花钱的“心防”到家庭防范“套装”,从警9年,阮林根研究防范到痴迷的程度,经常把家当实验室“叮叮咣咣”到天亮,还专门到看守所跟小偷“恳谈”技术。为了让群众看得懂,他将这些知识物化为道具,攒下了9箱“宝贝”:有一分钱可以防范的铁钉,有塞在门后的“推不进”,有让小偷干瞪眼的电动车防盗器……

  2005年,阮林根部队转业后,成为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海门派出所衙门巷社区的一名“片警”。社区情况复杂,案件多发,有些群众将怨言都撒到了他身上。他不气恼,而是主动当群众的“出气筒”,想尽办法解决问题。

  有一次,他收缴了一个小偷的工具箱,哗啦啦倒出来,全是盗窃工具。他一一弄明白后,把这些连同搜集到的一些工具,拿到了“警民恳谈”的现场。

  “这个工具专门盗窃电瓶车,我教你们怎么防……”话音未落,几十名群众呼啦围站成了一圈,看他讲解。这让他找到了跟群众打交道的诀窍。

  此后,他常背着道具箱,向群众演示违法分子的作案方法,讲解防范技巧,通俗易懂、直观易学,每次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群众开始叫他“阮教授”。

  有段时间,阮林根家的门窗千疮百孔都是洞。这是他为弄清家庭门窗的防盗办法,在自家做试验。比如铁钉防盗法:在两扇窗户的铝合金边框上各钻一个洞,插上长钉。即使不上锁,窗户也会被牢牢地固定住。但是钻这个洞也有讲究:钻头要斜着往下,以避免从外面敲击时钉子滑出来。

  “小偷跟我说,一般都是朝没防备的对象下手。”阮林根说,“别小看一枚铁钉,除了保安全,对小偷也是一种心理警戒:我家有防备。”

  电动车、防盗锁厂商听了他的创意,生产出了“会报警的防盗锁”。厂家感激他,联合当地警方送了1000把锁给群众,辖区内基本告别电动车失窃案。

  道具越来越多,他的箱子也越来越沉,妻子送他的大密码箱已经装不下了。于是有了第二个、第三个……9年时间,他攒了9箱道具。

  2011年3月,阮林根受公安部宣传局邀请,带上防范道具箱到北京。返程托运时遇上了“麻烦”:你可以坐牢了,这么多管制器具、违禁物品、还有毒品!看到警方证明后,机场人员对防范道具产生了浓厚兴趣。阮林根索性就地“摆摊”,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快登机大家还意犹未尽。

  普及防范知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2008年以前,椒江城区每年都有几十起针对女士的飞车抢包案件,经过宣传,此类案件几乎为零。阮林根演示的小偷如何三秒钟打开防盗门,让大家目瞪口呆。“其实,只要用钥匙反转半圈反锁,小偷就没办法了!”这些知识普及后,辖区内盗窃案急剧下降。

  椒江陆师傅的报刊亭,曾一年之内被盗13次。他忍无可忍,在报刊亭四周贴上告示:“我值钱的东西都带回家了,只有几张报纸、几瓶饮料。”可小偷仍进来“一探究竟”。阮林根教他安装了语音导航报警话机,以及“钉子防盗法”。装好至今,报刊亭再没有进过贼。

  阮林根现在的职务是海门派出所副所长兼衙门巷社区民警。9年警察经历,他获得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浙江省模范人民警察、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最大的体会是要用心,心里时刻有群众,群众才会认可你。”阮林根说。

[责任编辑:王春圆]